阅读历史 |

第209章(1 / 2)

加入书签

在大明财政出现失衡的背景下,‘开源’和‘节流’这两项事情,便是崇祯皇帝必须要做好的事情。

唯有将大明宝贵的财政,用到真正有用的地方,扩大实际掌控的基本盘,才能一点点逆转过来。

……

思绪有些杂乱的曹化雨,紧跟着王德化的脚步,朝着乾清门方向而去,为完成天子所下旨意,这些时日他算是遭了大罪。

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这些被天子点名的将领,一个个被他找出来,而在返回京城的期间,遇到的一些事情,又叫曹化雨心里揣揣难安。

突然出现的内厂、西厂,在北直隶治下各府行事,这闹出的动静,曹化雨也是知晓了一些。

他的弟弟曹化淳,先前可是……

“曹将军,军机处到了。”在前引路的王德化,此时停下脚步,对曹化雨说道,而这一言,叫曹化雨瞬时惊醒过来。

跟在曹化雨身后的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等人,此时心情莫名激动起来,即将见到大明的天子,又怎能叫他们不激动呢。

随王德化一道走进军机处公事房,以曹化雨为首的众人,在见到崇祯皇帝后,忙拱手作揖道:“拜见陛下!”

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看着曹化雨身后的几人,双眼不由得微眯起来,心里暗暗说道,这几个便是曹文诏他们吧。

够用了,够用了。

在没培养出脱产的职业军人前,先叫他们帮自己分担些压力,撑住大明的局势,不进一步糜烂下去,足够了。

“免礼吧。”崇祯皇帝神情淡然道:“曹化雨,这次辛苦你了,帮朕找来了这些良将,朕心甚慰。”

“为陛下分忧,乃臣之本分。”

曹化雨忙拱手作揖道。

眼下西苑的讲武堂,已经搭建起框架了,周遇吉、陈继盛、毛承禄这些将校,开始相互碰撞,摸索崇祯皇帝所想要的进修培养机制。

像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这些良将,初次见面下,崇祯皇帝要保持相应的克制,不能过多表露自己的态度,要叫他们始终紧绷着一根弦,这样才能叫他们保持积极的势头。

“在西苑那边,朕创办了讲武堂。”

跟曹文诏他们几人,简单聊了几句后,崇祯皇帝神情淡然道:“你们就跟着过去吧,是否有真的本事,就先在讲武堂创出名堂再说,希望你们不要叫朕失望,到时朕会根据你们的表现,在决定用或不用。”

“喏!”

有本事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是会发光的,崇祯皇帝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在讲武堂那边,能碰撞出更多的东西,完善大明职业军人的培养机制。

一将功成万骨枯

叫王德化领着曹文诏他们,前去西苑讲武堂,崇祯皇帝留下了曹化雨,有些话,他要交代给曹化雨。

“曹卿,对自己以后做些什么,心里可有想法?”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看着垂手而立的曹化雨说道。

起初将曹化雨召到麾下随驾出征,只是为制约曹化淳,叫他老实在内廷当差,做好自己的分内事。

但是在用了几次后,崇祯皇帝发现曹化雨有些才能,却对自己所交代的差事,都能尽自己的努力办好。

这就了得的了。

在摆烂的大明,崇祯皇帝最缺的是什么?

听话好用的臣子啊。

“臣谨遵陛下驱使。”曹化雨心里一紧,忙拱手作揖道:“能为陛下分忧,是臣最想做的。”

一想到自己兄弟曹化淳,可能受内廷整肃一事遭到牵连,曹化雨哪里还敢提什么要求,当即向崇祯皇帝表明忠心。

随驾出征的这段时间,曹化雨算是了解了天子的变化,那狠起来,是任何情面都不讲的,伴君如伴虎。

“去锦衣卫吧。”

崇祯皇帝想了想,对曹化雨说道:“曹卿立有功勋,朕不能不赏,就暂任锦衣卫指挥同知,掌南镇抚司事。

锦衣卫先前的卫纪、法纪,可以说是形同虚设,此事朕也给骆养性讲过,曹卿的才能,朕是知道的,希望曹卿到了锦衣卫,不要叫朕失望。”

“臣领旨!”

按照崇祯皇帝的构想,锦衣卫沦为拱卫皇权的特务组织,未免有些太大材小用了,其该朝着专业的情报、刺探、策反等队伍迈进。

就连以下犯上的建虏,都懂得重视麾下情报队伍,动不动给大明来上一刀,那崇祯皇帝就必须更加重视才行。

就现阶段大明的内部,便藏着不少跟建虏暗通的家贼硕鼠,倘若他们不能除掉,那大明发生的一切事情,肆虐辽东的建虏都能知道。

“除南镇抚司一事外,曹卿还要做一件事情。”崇祯皇帝向前探探身,神情正色道:“等内厂和西厂,对内廷名下皇庄整饬完毕后,朕会选一处皇庄,叫曹卿用来培养锦衣卫后进力量。

曹卿要聚拢一批适龄的孤儿,年龄控制在十岁到十二岁之间,找一批值得信赖的人,去培养他们,操练他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