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38章(1 / 2)

加入书签

这不好。

很不好。

倘若是这样的话,那大明就算能够中兴,可根本性的问题,如果不能改变,那依旧是带着隐患的。”

“陛下的意思……”

张同敞心里一紧,看向崇祯皇帝说道。

“朕要以皇明祖训为根本,明确一部大明的根本大法!”

崇祯皇帝神情严肃,掷地有声的说道:“在今后的大明,所明确的律法体系,都将围绕着这部根本大法。

祖制也好,宗法也罢,不该是单独约束某些群体,而应该是约束所有群体,这才是真正的根本大法。

包括朕这位大明皇帝,也该囊括其中。

这部根本大法,应该重新定义序言、总纲、权利与义务、国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

张同敞脸色大变,心里生出惊意,倘若真是这般的话,那在国朝引起的震动和影响,将远超所有事态啊。

天子讲的这些,分明是想将皇明祖训、大诰糅杂起来,一旦这部根本大法,真的明确下来,那产生的影响是极大的。

“卿家,朕知道这件事情很难办。”

见张同敞这般,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可纵使是在难办,这件事情也必须要办法,否则大明的变,就是一种畸形的变,就是一种随时能被推翻的变,那对于大明而言,对于社稷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当然想要促成此事,也绝非朝夕间能办成的,朕希望卿家能先在内务府,将朕的这些想法和观点,都能传播出去,叫更多的人认可此事。

做任何事情,都要秉承一个准则,把朋友处的多多的,把敌人处的少少的,唯有将这一观念,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那么在难办的事情,也是能很好地办成的。

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形成相同的共识,就能够促成的,卿家能明白朕的意思吗?”

“臣明白。”

张同敞收敛心神,作揖行礼道:“请陛下放心,臣知道该怎样做了,在没有定数之前,臣不会冒进的。”

大明在变

春雨贵如油,雨连下数日,紫禁城的上空,笼罩着一层阴霾。

“时间过的真快啊。”

崇祯皇帝有些感慨,站在殿外,抬头望着阴云,“不知不觉间,都到了第五个年头了,该做的事情,才刚刚起势啊。”

一旁站着的王承恩、曹化淳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自家皇爷所生感慨,生出不同的想法。

曾几何时,崇祯皇帝只觉得时间过的很慢,可随着忙碌的事宜增多,遇到的问题增多,却愈发觉得时间过的很快。

崇祯皇帝一甩袍袖,朝东暖阁内走去,“司礼监整理的各处案牍,都搬来了吧?”

“回皇爷,都搬来了。”王承恩边走边道:“涉及到的案牍很多,司礼监这边,按照皇爷的旨意,都草拟了纲要。”

治国如烹小鲜。

特别是治理幅员辽阔的大明,不仅需要把握好谋改的方向,更要对前期所做种种,进行总结性报告。

以此确保大明的变,是在可控范围内的。

“将辽地的案牍纲要,给朕念念。”

崇祯皇帝走进东暖阁,看向悬挂的舆图,神情正色道:“这几个月下来,辽地的局势算是安稳下来了。”

此时的东暖阁,除王承恩、曹化淳几名太监,再没有其他人。

“据辽东督师府、宁远平虏前指、东江平虏前指等处,先后呈递的奏疏汇总,辽南三卫皆被戍辽大军接收,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已于辽阳镇、定辽右卫站稳脚跟。”

王承恩捧着一份奏疏,神情严肃的读着,“辽南三卫的撤卫设府,正在加紧推行中,涉及人口、土地等统筹统查事宜,皆已有序开展,黄得功所领镇辽军,依托海州卫等处防线,与武烈军、平虏军构成稳定防线。

据天津方面呈报,辽东义军所涉债务皆已清偿,然考虑到天津军工产业发展,后续几批移交的军火,陈延生要求李自成所部,以金银进行交易,所涉金银达200余万两……”

“建虏方面呢?”

崇祯皇帝双眼微眯道。

“据悉黄台吉所领建虏主力,已退守赫图阿拉。”

王承恩闻言,忙翻阅着手中奏疏,低首禀道:“沈阳城已成建虏前沿重镇,阿敏部,莽古尔泰部的先后背刺,导致黄台吉的处境艰难。

据辽东督师府等处,所探明的情况汇总,科尔沁草原一带频生战乱,察哈尔、内喀尔喀等部,皆收到阿敏所派使者联合……”

崇祯皇帝的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他提出的泛辽东战略,持续性削弱建虏战争潜力,时至今日,算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过去那个动辄就影响大明的建虏叛乱,到现在已退回区域叛乱性质,这对于大明而言,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