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65章(1 / 2)

加入书签

“还有这火车,那更是国之重器。”

“这些都说明工匠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是什么奇巧淫技,而是同样可以造福万民的东西,也是真正值得肯定的大道!”

弘治皇帝看了看眼前的火车,再看看远处的高楼,密集的烟囱,也是郑重的点点头表示了肯定。

以前总是被那些读书人、文人们忽悠,觉得治国之道就是孔孟之道,所有和孔孟之道不相符的都是旁门左道,都是微末之道,不足为道,也不值得重视。

然而这些年来所见所闻,也是让弘治皇帝在思索,这到底是对还是错?

孔孟之道真的就是万能的?

靠着所谓的礼义廉耻就真的能够长治久安、繁荣富强?

靠着仁义道德就真的能够威服四海?

大明能够有现在的这一切,所依靠的还不是强大的武力?

而之所以有强大的武力,一方面是进行了军事改革,另外一个方面是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密云铁厂能够制造出最强大的铠甲和火器出来,没有这两样东西,大明就很难征服四方。

以前是靠着孔孟之道,可是却是内忧外患,对比差距太大了。

这也是弘治皇帝为什么对朱厚照如此宽松的原因。

朝堂之上对于太子也是颇有微词,觉得太子专研微末之道,不尊孔孟,不学帝王之道、治国之道,这是不行的,经常有大臣上书要求弘治皇帝严厉要求太子,给太子择名师以教导之。

但这些都被弘治皇帝给驳回,这都是弘治皇帝经历了诸多事情之后,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决定。

毕竟身为皇帝,他对于自己的接班人,那同样是非常重视的,也是有着诸多严格要求的,不可能说真的放任不管。

之所以不管,那是因为弘治皇帝觉得太子现在所学、所做的事情也是有意义的,对大明的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火车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了火车,还愁无法巩固大明的疆土?

听到弘治皇帝的话,刘健、李东阳、谢迁等文臣一个个也是惊讶万分,同时也是忍不住微微皱眉起来。

一直以来都是儒家独大,排斥百家,但现在的情况来看,弘治皇帝似乎有支持其它的意思。

繁华大明

天津,因为早早的就抵达了天津,所以弘治皇帝一行人也是准备在天津这边随意走走、看看。

天津的值得去逛一逛的地方很多,天津港口这里可以看千帆竞发,欣赏繁忙的港口;天津工业区,这里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工厂、作坊,每到上下工的时候,宽敞的水泥马路都要被庞大的人流所淹没。

天津的十里洋行,这里高楼林立,每一栋大楼就是一家商行,一条街道绵延十里,汇聚了整个大明大大小小数以万计的商行。

在这里,你可以购买到来自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产品,也可以跟来自大江南北,关内关外,甚至于来自欧洲、波斯、中东的商人商谈买卖,至于朝鲜人和倭国人,早就已经屡见不鲜了。

天津皇家体育场,这也是必须要去的,来了天津,不去看一场足球赛,那就算是白来了天津,几万人的巨大体育场,等到足球比赛的时候,人山人海的欢呼声,排山倒海一般的气浪波动过来的时候,即便是再文静的人也会跟着呐喊起来。

天津帝国商业街,整个大明目前最大的商业街,同样非常的长,汇聚了成千上万的商店,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繁华无比,最适合晚上的时候去逛。

因为一到晚上的时候,这条街道都会点起鯨油灯,在特质的玻璃灯具辉映下,整条街道灯火通明,明亮犹如白昼,是天津老少爷们晚上最爱去的地方了。

天津这个新兴的大都市,没有什么历史人文景观,所有的一切都是新建起来的,但是却也是最吸引这个时代的东西。

无论是庞大的港口,还是繁华的十里洋行,又或者是规模浩大的工业区、帝国商业街等等,都是走在了这个时代的最前沿,自然而然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每年单单是慕名前来天津这边游玩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很多朝鲜、倭国人都会不远千里前来天津游玩,感受时代最前沿的气息,感受大明帝国的强大与繁华。

天津帝国商业街这里,弘治皇帝、刘建、李东阳、谢迁、刘晋、张懋等人穿着便衣,非常悠闲的在一个个商店里面逛来逛去。

帝国商业街这里的商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大,几乎所有的商店面积都很大,占地极广,而且这些商店大多数都是隶属于一个个大商行、大工厂之类的,都是有钱的主,在这里办一个形象店的意思。

当然,买卖也是要做的,而且往往这里出售的商品,种类齐全,价格公道,生意都是相当不错的,这也是它能够发展繁荣起来的原因。

“还真是热闹啊!”

弘治皇帝看着繁华的帝国商业街区,这里的人流量非常大,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多,有穿着长袍的读书人,成群,都快入冬了,却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