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44章(1 / 2)

加入书签

非洲殖民地对英国来说没有想象中的这么重要,英国的优先选项还是远东和中东。

马来亚是生产基地,波斯湾是能源基地。可就算是如此,也不能落入苏联手里。

美国的示好,英国已经收到了,现在就是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说为了继续掠夺刚果的资源,呃,是为了保护刚果人民的自由,美国准备拿多少经费。

自带狗粮的好狗还是不多的,主要都集中在东亚,非洲大陆一般不盛产这样的优良品种。想要加丹加省的独立武装继续和卢蒙巴对抗,不拿钱肯定是不行。

这也不是麦卡锡一个人就说的算的,他也要和国内保持联络,商量一个合适的数字。

艾伦威尔逊拎着泡枸杞的杯子到处溜达,也是趁机和格雷斯商量怎么操作,美国希望英国顶在前面,这个办法可以复制一下,活学活用道,“你们可以让莫伊兹·卡奔达·冲伯的加丹加武装顶在前面,比利时人肯定也会援助冲伯的,但是长远来看,苏联和南斯拉夫训练出来的刚果中央军会占据优势,一旦莫伊兹·卡奔达·冲伯顶不住了,就到了你摘桃子的时候了,问题是你不会打不过铁托训练出来的非洲人吧?”

不得不说苏联体制的效率,在这一次刚果危机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出手谁都没发觉,一出手简直是过于迅速了,就这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苏联和南斯拉夫军事顾问已经下放到了营连单位,金沙萨的刚果中央政府已经完成了对军队的全面掌控。

刚果的格局本身是三分天下,分别是总统和总理,在苏联的强势介入下,刚果版的府院之争没有如历史那样出现。

以刚果首都金萨沙为核心的刚果西部,其实总统约瑟·卡萨夫布的支持者还相对居多一些,至于刚果东北部则是卢蒙巴的支持者大本营。

苏联人一到,本来历史上会和卢蒙巴比划比划的约瑟·卡萨夫布,直接偃旗息鼓。一点都没有原来的气势,简直以自身证明了何为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明明是一个亲自由世界的总统,现在就已经变成要走中间路线的总统了。

艾伦威尔逊相信再过几个月,就没人比约瑟·卡萨夫布更加亲苏。

展现出来灵活道德底线的约瑟·卡萨夫布不闹了,现在刚果中央政府就是团结的,三分天下的局面就成了划江而治的局面,盘踞在加丹加省的莫伊兹·卡奔达·冲伯,充其量一个南北朝的陈国。

格雷斯点点头,他感受到了艾伦威尔逊的诚意,“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一定会这么做的。”

“哦,那就把密约签了吧。”艾伦威尔逊直接拿出来了准备好的密约,“关于北罗德西亚自治领转为王室领地这件事,应该有一个结果了。等到你拿到了想要的土地在公布,但签现在就要签。”

这件事不能再拖延了,真把这些斯拉夫人养大了,说不定他们就不这么想了。

艾伦威尔逊可是吃过亏的,龙骑兵姐妹心念祖国,直接把西柏林这个插入东欧的据点给废了,现在成了一个单纯的军事据点,不到一万的驻军住在几百万都能住下的西柏林城区,简直就是住在鬼城当中。

所以王室领地的事,可以是以后公布,但在落实上现在就要落实,免得夜长梦多。办好了这件事,艾伦威尔逊的非洲之行才算是圆满成功。

抢了马拉维一部分土地的北罗德西亚已经有了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再对刚果的加丹加切一刀,就算是没有一百万平方公里,也差不多了。

趁着格雷斯这些人此时特别需要英国的时候,把事情定下来就非常合适。

也谈不上逆练神功,虽然这一份条约和勃列日涅夫的有限主权论有相似之处,但英国作为近代殖民国家的领袖,不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自身就具有非常多的经验。

条约明文规定,北罗德西亚不可以独立,效仿纽芬兰进行自治。

英国在北罗德西亚境内的驻军予以保留,和北罗德西亚当前存在的武装力量共同维护这里的秩序。至于外交层面,北罗德西亚的外交接受英国指导。

这是从原来英国和不丹锡金的关系上吸取过来的经验,这一招也被印度学到了。不过艾伦威尔逊临走之前埋雷,不丹和锡金倒是不用担心被吞并,但一些事情上屈从于印度的想法还是不可避免。

北罗德西亚既然不独立,就不算是独立国家。外交始终受到英国的约束就非常正常。

作为一个王室领地,无法自己选择与哪个国家建交;相反,其他国家若要与北罗德西亚交流,需要经过英国的同意。

北罗德西亚高级专员的职责得以保留,用以监督北罗德西亚的法治精神,监督广泛的侵犯人权行为,当然高级专员说有就有,说没有自然没有。

北罗德西亚的武装力量,按照英制装备进行武装,一切训练照搬英军。既然并未独立,自然也不用印刷新货币,虽然英国有这个能力。

北罗德西亚的官方货币仍然是英镑,以后可以作为非洲英镑区的大本营。艾伦威尔逊认为这个条件相当好,格雷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