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74章(1 / 2)

加入书签

美国有波音、欧洲有空客、美国有特斯拉、欧洲有奔驰宝马。。

在很多产业上, 欧洲还是能够和美国竞争的,如果欧洲这个不能自给能源的工业地区,因为通货膨胀爆表,陷入经济危机当中, 这些产业全部崩盘, 美国的重要产业就没有竞争对手了。

反正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的实力远不如苏联,就算是欧洲向拉美化迈进也没什么。

届时美国控制或者摧毁了欧洲的高端产业,美国在高端产业上就不存在竞争对手了。处在唯一的卖方市场之下, 美国的问题才会解决, 这远远比割一波韭菜重要的多。

如果这个设想成立的话, 欧洲自然是会倒大霉, 大部分欧洲国家的生活水平会直逼拉美,少数类似德法的国家, 也会出现经济衰退。

其实欧洲和美国还不一样,美国在经济上已经把欧洲甩开了,但美国的底层不如欧洲过得好,毕竟美国真不把底层人口看得重,

一旦欧洲的高端产业被摧毁, 欧洲也是无法维持让底层体面的福利体系的。之后的欧洲会变成全方位落后美国一截的地方。

要是出现这种结果, 英国也只是暂时没事, 要是欧洲开始拉美化,只有一条海峡之隔的英国会不受到影响么,就算是暂时没事,以后也注定会完蛋的。

英国会因为印度在这场战争丢人现眼感到抱歉么?不会,所以美国对搞乱欧洲也不会有心理负担,道理就是这么的简单, 不但不会有心理负担, 艾伦威尔逊还准备对印度踩上一脚呢。

“截止到目前, 美国和我们英国都表达了对印度的支持, 至于苏联方面, 则表达了中立的态度。”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分析道,“苏联人这种表态会产生一个后果。”

“什么后果?”诺曼·布鲁克有些疑问,在他看来这样的表现很正常。

“苏联的盟友会认为,忠诚的不绝对就是绝对的不忠诚。苏联应该全力支持本阵营的国家才对。”艾伦威尔逊双手一摊笑眯眯的道。

“苏联集团的国家还敢反对苏联?”诺曼·布鲁克不太相信。

“敢!”艾伦威尔逊郑重点头,“一个阵营的二号国家,胆子往往比较大。北约当中还有不太听话的法国呢,这都属于是常态。”

提到法国, 诺曼·布鲁克立刻就认可了这个判断,“法国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大家一起战胜苏联, 有矛盾可以以后再说。”

艾伦威尔逊一挑眉,他可不同意这种说法,为了英国的国际地位苏联还是好好活着比较好。不然狙击英镑、搞乱欧洲这些事, 苏联不在,美国可就要放飞自我了。

在地理上英吉利海峡并非不可逾越,英国可别以为有这么一条海峡, 就能隔绝混乱的欧洲带来的负面作用。

他觉得当前欧洲的局势就挺好,法国这个自认为是欧洲魁首的国家闹一闹,英国更好和美国谈,真把苏联弄死了,对大家都没好处。

冷战之后法国的戴高乐主义不也降温了了么?某大国也不冲着美国呲牙了。英国也安心做美国的小跟班了,归根究底苏联死了,大家都没有了利用价值。

说狙击英镑就狙击英镑,说把法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就成为对手。说截停银河号也就截停了,事实上大家都没有想象中的有这么高地位,只不过苏联存在,美国愿意平心静气的交流, 苏联不在了,从盟友变走狗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即将晋升为无上之权威的艾伦威尔逊, 现在什么都不想做,就等着停火的消息传来。

他觉得时间应该不远,毕竟他也是有安排的,林连玉正在香江阐述着英国呼吁和平的立场, 时至今日,有什么目的也都达到了,给英国一个台阶,应该是不成问题。

十一月十一日清晨。新德里。一队高级轿车鱼贯驶向新德里机场。街头一片冷清,街夫正在清扫街角上的落叶和垃圾。

内政部长夏斯特紧裹着长领大衣,心急如焚地坐在轿车里。他将到阿萨姆邦紧急视察,重整提斯浦尔行政机构,给民众以胜利的希望和信心。他心里明白此行凶多吉少,别说是他,就是总统亲自来,也难有回天之力。

轿车在新德里机场候机厅外面停住了。他们正欲走进候机大厅。在候机厅门口,报摊前面围满了人,不少人在争购报纸,有的人异常兴奋,互相握手拥抱。

部长秘书是个富有好奇心的年轻人,他走到了报摊跟前。他看到了一行醒目的大标题:单方面宣布就地停火,并将马上撤兵。

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条新闻。随手抽了一份报纸跑了回来。

“部长先生,他们宣布就地停火了!”

“停火!”夏斯特大吃一惊,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我们该怎么办?”

夏斯特思忖了片刻说道:“回去,我们先回去。”

车队又向新德里市区驶去。

“去总理私邸。”夏斯特对司机说。汽车停在尼赫鲁私邸外面的街上。夏斯特匆匆走进了客厅。尼赫鲁一边整理上衣,一边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