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87章(1 / 2)

加入书签

“总是谈这种没来由的担心。”艾伦威尔逊不由得再再再次保证,绝不会喜新厌旧,一定要做到喜新不厌旧。

最近艾伦威尔逊是真的在竭尽全力,联合盟友共同支持美国,维护伊朗的主权独立。卖力程度哪怕是华盛顿最为苛刻的标准,也挑不出来毛病。

英国的布局还差了一些,虽然几个重点地区的布局已经接近完成,不出意外的话,再有几年的功夫就可以建立起来进可攻退可守的经济圈。中东提供能源,马来亚提供生产基地,香江和伦敦做金融中心,然后等着美元超发,法国背刺等一系列的事件的发生。

在黎明前的黑暗前,英国最好是配合美国的需求,包括伊朗也包括越南,在他看来都是好事。

不要认为各国名义上退出伊朗,美国就会仗着资金把亲美的伊朗扶起来,这是不可能发生的,美国不会扶持没有军事基地存在的后发国家。

更何况扶持伊朗超过美国的能力,在定位上伊朗就被美国定位为资源国。伊朗的人口也导致的美国惠不起。

没有军事基地美国扶持的不安心,伊朗人口也不少,卖资源无法有决定性的发展。这就是巴列维时代的困境,伊朗一旦选择工业化,那就是破坏中东平衡的国家了,美国也不会答应。

所以伊朗不会因为真的名义上中立了,就稳定下来,美国的资金支持也无法避免伊朗因为人口增加越发不稳定。

进过了两个月的外交努力,通过五眼联盟的特殊渠道,艾伦威尔逊告知了华盛顿,英国已经成功的说服了德法两国。同时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理由,以印尼变色为理由,合理避免伊朗成为大国竞技场,哪怕是苏联反制的办法也不多,因为印尼确实正在急剧变红。

如果苏联死赖着不走,这个问题不只是伊朗的问题,而是整个中东都在观望的问题。

除掉摩萨台之后,巴列维也确实做出了一副励精图治的样子,虽然反巴列维的人对此不屑一顾,但人都是健忘的。这一次通过维护伊朗主权的声明,同样被这位伊朗国王所看重,在接到美国方面的安排之后,巴列维正式告知美苏英法德五国大使,“必须缩减在伊朗的外交官规模,伊朗不能让印尼的事在伊朗身上重演。”

在亲自告知五国大使伊朗的态度之后,伊朗国内的舆论开始造势,称赞国王陛下的勇敢举动,爱国王就是爱伊朗的口号不绝于耳。

德黑兰发起了盛大支持国王的游行,不知道参加游行的人有没有忘记,曾几何时他们也是这么支持摩萨台的。

在这种舆论当中,美英法德四国大使接二连三的表态,理解伊朗的担忧,拥护伊朗的主权独立主张,同时表明在伊朗境内最大规模的大使馆和领事馆都是苏联,希望苏联能够做出表率,承诺给予伊朗安全的地位,让伊朗人民放心。

“伊朗这样的担心,根源在于印尼的变动,事实上很多中东国家,都怀有这种担心。”每日时报开始了这一次的舆论导向,很快泰晤士报等英国大报都纷纷跟进,表示伊朗的担心是有理由的。

法新社、美联社、也随着巴列维国王的呼吁翩翩起舞,主权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借此向苏联施压。

和美国的舆论相比,英国舆论都比较含蓄了,纽约时报把矛头直指苏联,认为是印尼政变震动了整个和平教世界。

“要说拱火还得看美国人。隔着大西洋说话就是硬气。”艾伦威尔逊和首相私人秘书布雷斯特在一起的时候揶揄道。

“秘书长,哪方面?”布雷斯特皱眉,不太理解艾伦威尔逊的话具体指向。

“美国站在道德制高点杀人不见血,最为令所有人都无法反驳的例子,就是德国还有相当抵抗力的时候,就早早地喊出来无条件投降。逼着德国在欧洲死战,你要知道德国人对投降的记忆,就是凡尔赛条约。投降都这么惨,无条件投降不是更惨?”

“更早之前,欧洲打仗有无条件投降这种话么?你仔细想想!”艾伦威尔逊双手一摊,感叹着山巅之城的深不可测。

麦卡锡参选

英国对欧洲各国的态度是离岸平衡,就算是打赢了也不会下死手,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是英国最为危险的时候,英国最后也没把法国怎么样。

无条件投降这种美国原创的口号,可以说改变了欧洲各国的交战规则,这也是二战哪怕到了最后德国人都抵抗到底的原因。

当然现在德国人可能已经不记得当时拼命的初衷了,日子还要过下去, 而且不管是联邦德国还是民主德国,两个德国的水平也不差不是么?

说到德国问题,因为艾伦威尔逊从中起到作用,建立了伊朗和德国之间的联系,德国人发现自称雅利安人的群体,其实也不是不难接触。

从这一点来说,艾伦威尔逊对德国人真的不错, 德国和伊朗特殊关系的维系, 因为他这个英国友人的作用没有中断,而且还提早恢复了。

“伊朗问题我们能够得到法国的支持,越南问题就没这么简单了。该赞成要赞成,该反对还是要反对。”艾伦威尔逊郑重叮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