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14章(1 / 2)

加入书签

南阳何氏的荣辱不重要,但这些人在这里嫌弃尹姁,就是不给唐夫人面子,未免太过分了。

刘协却没反应,只是问了几句荀彧的情况。

过了一会儿,唐夫人敲门进来,说是午餐已经准备好了,是否现在就送进来。

“送进来吧,我不想让人看到。”刘协靠在凭几上,有些懒散地说道。

“委屈陛下了。”唐夫人有点不好意思。

“没什么,我觉得这样挺好。”刘协张开双臂,伸了个懒腰。“偷得浮生半日闲。平时总有人在眼前转,哪有这么自在。”

唐夫人莞尔一笑,转身出去了。

出门之前,她看了何晏一眼,有些不悦。“陛下面前,为何如此失态?”

何晏吓了一跳,刘协摇摇手。“没事,不是你想的那样。”

荀文倩起身,附在唐夫人耳边嘀咕了几句。唐夫人恍然,走到何晏面前,抹去何晏脸上的泪痕。

“你在天子身边为郎,早晚受教,前程广大,将来会有无数人高攀你不起,又何必在意一时委屈。谨慎做事,努力修文习武,不要在那些人身上浪费精力。”

“喏。”何晏躬身施礼。

唐夫人欣慰地点点头,转身走了出去。

荀文倩掩上门,回到刘协身边坐下,轻声笑道:“嫂嫂最近从容了许多。”

刘协赞同地点点头。“这才是真正的自信。有自己的目标,锐意向前,不与其他人一般见识。”他想了想,又道:“不过她之前好像没这么从容。”

荀文倩也觉得有些好奇,却没多说什么。

楼下的辩论暂告一段落,气氛轻松了许多,不少人起身,成群的下堂活动身体,准备用餐。虽然中午只是便饭,真正的宴会是晚餐,隐约飘来的香气却还是让不少人馋涎欲滴。

何晏抹干了眼泪,坐在案前,将上午记录的要点重新整理了一下,送到刘协面前。

刘协看了两眼,让何晏从案上的书里找出一篇文章,自顾自地读了起来。

荀文倩剥了两个坚果,将果仁送到刘协口中,顺势瞥了一眼文章。

文章是周群写的,标题是《望远镜新论——兼与杨修商榷》。

“这文章说了些什么?”荀文倩好奇的问道。

上午提到的文章、书籍有几十篇、部,能让刘协特别注意的自有特殊之处。

“周群造了一架反射式望远镜,效果不错。他观测了很久,认为杨修关于某些星宿非圆的观点是望远镜镜片变形导致的误判。”

荀文倩想了一会,有些担心。那篇文章署的是杨修的名字,但天子也是有建议的,甚至连这篇文章发出来都是天子的建议。如果被周群证明是错的,丢脸的不仅是杨修,还有天子。

“他说得有道理吗?”

“没实际比较,还不能断定,但是从他的推论来看,这个结论应该是合理的。”刘协迟疑了片刻,又道:“杨修的猜想没什么问题,但他的论据有问题。”

“陛下也这么觉得?”

“仔细想想,应该是这样。”刘协收起文章。“他那望远镜再好,毕竟还是透射式,放大倍数有限,应该看不出河外星系的形状。我当时也是……”

荀文倩一愣,将坚果送往刘协口中的手停住了,刘协挺起身子,伸长脖子,才将坚果吃到口中。一看荀文倩的神态,他也醒悟过来,自己刚才说的话不合逻辑,有露馅的嫌疑。

“怎么了?”

“陛下……知道真正的答案?”

刘协眨眨眼睛,笑道:“你猜。”

“天道玄远,君心似海,臣妾愚钝,猜不出来。”荀文倩半开玩笑地说道。

刘协想了想,神情严肃地说道:“所谓真正的答案,可能就像远处的高山,我们很难真正触及。可是只要坚持走下去,不断的修正自己,总会越来越近。杨修的证据可能有问题,但他的猜想是合乎情理的,我认为是对的。只是如何才能证明这个猜想是对的,可能还要花一些时间。”

胸中块垒

刘协对周群的文章评价很高。

周群虽然指出了杨修的错误,可能让他有些脸上无光,但周群的观测却进一步支持了宣夜说,而且推理、论证也算得上严谨,已经有点实证的味道了。

不愧是研究天文的人。

在中国古代,最讲究实证的学问有两门:一是天文,一是兵法。

天文不仅关系到农业耕作,更关系到日食、月食之类的异常天象。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异常天象往往会和人事联系在一起,出现异常天象,朝廷必须有所反应。如果搞错了,是会出大问题的。

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非常发达,与天文有关的算学也成就很高。虽然没有出现古希腊那种基于公理的几何学,但实操能力一点也不弱。

甚至可以说,相比于基于公理的几何学注重体系推演,东方的算学更注意实用。

问题在于唐宋以后,尤其是宋以后,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