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47章(1 / 2)

加入书签

于是乎,不管是否有意应选司空府,凡是对朝政还算关心的人都开始关注新法,哪怕这些条文还只是一小部分,最多算是管中窥豹。

这股热潮首先在行在兴起,官员们不管是不是与司法有关,茶余饭后,都会聊上几句新法。有的关注新法内容,有的则关注立法本身,有的则纯粹是八卦,猜想谁会进入司空府长史的候选名单。

其中难免奇谈怪论,甚至是阴阳怪气的说法。

刘协很快就收到了报告,有大臣为此表示担心,觉得不能太过放纵,低级官吏评价朝政很可能会演变成清议,再现当年处士横议的景象。

刘协没有立刻表态,只是安排人关注邸报上的反应。如果有好的文章,要加以点评,重点推荐,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

晚饭后,刘协出门散步消食,曹冲跟在后面,君臣二人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从天文到地理,从古代到将来,从眼前到万里之外,漫无目的。

不知不觉,话题又转到了西征。

曹冲说到了一件事,不仅他的父亲、兄长想随天子西征,他的姊姊曹英也想随天子西征。她一直苦练骑射,想考羽林骑,为此还多次写书信,向父亲曹操求助。

求助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良马,还有支持。

嫡母丁夫人反对她习武,希望她能嫁个好夫婿,相夫教子。

因为屡教不听,丁夫人对曹操的意见越来越大,觉得就是他在背后捣鬼,一心想让她孤苦伶仃,无人相伴。

丁夫人自己没生孩子,将曹昂、曹英视如己出。曹昂已经外放为官,常年见不到面,曹英再远征西域,丁夫人就真成了一个人,形同守活寡。

刘协听了,也有些感慨。

西征虽然还没开始,却已经影响了很多人,曹操一家只是其中的代表罢了。

正说着,曹彰赶了过来。

“陛下,河南尹荀彧的使者求见。”

听说是荀彧派来的使者,刘协立刻让曹彰带人过来。他在路边停下,准备了解一下河南的情况,看看荀彧能否实现诺言。

曹彰却不离开,脸上带着怒气,用力向曹冲使眼色。

刘协看得清楚,忍俊不禁。“有什么事就直说,不要藏着掖着。”

“唯。”曹彰盯着曹冲,得到了曹冲的点头后,拱手说道:“陛下,陈群除了来汇报情况,还是提亲的。”

“提亲?”

“他托荀尹做媒,想娶我姊姊曹英。”

刘协转头看了曹冲一眼。

他这时候才明白,曹冲刚才并非随口一说,而是有意为之。如果他刚才表示一下态度,很可能就会在无意中决定了这桩婚事的成败。

“你不赞成?”

“那个书生除了嘴硬,身子骨弱得很,我怕他禁不住我姊姊两拳。”曹彰撇撇嘴。“再说了,他是陈元方独子,肯定要留在中原守祖坟的。嫁了他,我姊岂不是不能西征了。到时候我们一家人相隔万里,可能一辈子都见不着。”

曹冲说道:“兄长,现在说西征为时过早,姊姊就算嫁了,也有足够的时间生子。陈氏有了后裔,西征就没什么问题了。再者,西征不仅需要精兵猛将,也需要通晓政务的文官,陈长文虽然有些迂腐,终究还年轻,又随荀尹历练,还是可造之材,未必不能随行。”

他打断了曹彰。“天子在此等候,你不必多言,影响公事。”

曹彰不敢多说,深深地看了曹冲一眼,转身去了。

刘协在一旁看着,暗自感慨。

曹冲虽然年幼,却比曹彰更有气度,更有主见。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成了兄弟中的主心骨。不出意外的话,他也许会成为曹家的下一代家主。

时势如潮

陈群很快赶了过来,躬身行礼。

刘协仔细地打量着他,嘴角不经意地挑过一丝笑意。

陈群走路依旧从容,只是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多了几分干练,少了几分做作的矜持。

这说明他的心态上可能有所不同,不再是那个觉得躺在祖辈名声上就可以平步青云的天真少年,而是要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荣华富贵。

陈群随后的表现验证了刘协的判断。他条理清晰的汇报了荀彧这两年来的工作成绩,不仅各种数据对答如流,很多细节也说得清清楚楚,显然是亲身经历,而非道听途说。

再看看他那张微黑的脸,可以想见,这两年在河南跟着荀彧走了不少地方,协助荀彧处理了不少政务,甚至有些事就是他直接处理的。

比如以硝石制肥的试验,他就说得非常细致。

刘协非常满意。

等陈群告退,他对曹冲、曹彰兄弟说道:“你觉得他能胜任西行的艰苦吗?”

曹冲点点头。曹彰抬起手,摸了摸脑袋,嘀咕了两句,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人都是会变的。”刘协感慨地说道:“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朝廷有了好的用人政策,就不用担心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