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2节(2 / 3)

加入书签

最标准参考标杆。

见实在没人回答,曹端琢磨了一下,站起来回答道。

“在下翻阅史书笔记时,倒是略有所闻。”

见到最近因为“王霸、义利、古今”三辩擂台赛而名动京师的曹端登场,众人都是没觉得突兀,虽然因为《明报》上“走进甲骨文”的栏目而让曹端有些被打脸,但能登上这个擂台,再加上过关斩将的表现,本就证明了曹端的能力。

“蔡京当权后,有意重开新法,在济养方面他开始结合王安石等人的办法,打算在北宋全国范围内建立居养院、安济院、漏泽园等,因为蔡京当时主管户部,所以手里有钱,也敢做事。”

这里便是说,居养院类似于现在的养老院,主要收容无人照顾的老人和残疾人;安济院则类似于现在的医院,只不过专门为贫民提供医疗救助;漏泽园则是帮助死亡流浪者的助葬机构,有点类似义庄。

听起来不错是吧?蔡京真是大善人。

当时,在中枢的推动下,地方官府开始大规模修建安济院,而由于蔡京用的还是王安石变法的思路,正如以前青苗法搞得好的官员会被晋升,搞不好就会被撸下去一样,蔡京也是这么玩的,中枢对社会济养这项政策的落实是有kpi的每年年底,对地方官府的考核中,推行济养新政的官员将会获得皇帝的口头嘉奖以及后续在升迁、转任等方面的优待。

所以,因为中枢非常重视,地方官府就在这方面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

嗯,没错,我铁血大宋又又又一次重现了自庆历新政、熙宁变法等等改革以来的景象。

居养院建好了没人住怎么办?知县带着三班衙役亲自出动,到处抓老人和残疾人塞进去。

漏泽园没有死亡流浪者下葬怎么办?那就

而且最离谱的是,蔡京建医院就算了,还把主意打到了药店上。

当然了,这也是有传统的。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新党就认为民间的药店大部分都会随意抬高药品价格,使得百姓就医比较困难,所以王安石干脆亲自动手,搞了国营药店“卖药所”,以低于市场价来销售药材。

嗯,后果也都想象得到,经过一系列不算复杂的利益输送,民间药店垄断又出现了,无数自高粱河车神时代以前就开始经营的百年老店纷纷破产。

而蔡京的医药,不仅全盘继承了王安石的思路,还大改特改。

蔡京不仅要自己开药店,还要自己培养医生,自己确立药方体系标准化。

早在高粱河车神的时候,北宋朝廷就搞了个《太平圣惠方》,想要做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医书,而蔡京干脆在国子监里培养医生,然后毕业了按照不同的考试等级安排到国营药店里,以及地方相关的医疗机构。

“既然了解了蔡京医药的过程,那么结合我们关于行政决策的定义,是不是很容易得出来一句话。”

“北宋末期医药的行政决策,是具有行政决策权的蔡京,为了有效地实现他继承并发扬王安石变法同时争取利国利民的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医药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从最后的结果看来,我们都知道,蔡京的这个行政决策,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

“可是他为什么错了?错在哪了?或者说具体错在了哪个步骤?想来大家都是不懂得。”

“没关系,继续翻教案。”

姜星火在讲台上虚空翻了一页。

而面色渐渐凝重起来的高逊志,则是跟曹端共享着教案。

高逊志赫然看到,下一页写着

——基于三种行政决策类型而延伸出的三种不同行政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混合决策模型。

“这就是蔡京医药失败的问题答案。”

姜星火看着讲台下的教师,又看了看高逊志,问道:“高太常,你做官这么多年,我想问问你,你在做一个行政决策的时候,脑袋里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

高逊志犹疑剎那,最终还是诚恳以对:“取舍。”

“是的。”

姜星火点点头,说道:“行政决策的本质就是取舍,我们无法追求一个完美的决策结果,甚至有的时候,连满意都是奢求,而行政决策还有一个必须注意的点,那就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政策的制定,本质其实都是基于现实情况,对以往政策的某种修正。”

“那我们接下来将继续这些理论,来认真剖析一下,蔡京失败在何处,如果你是医药的决策者,你要怎么做?这才是我们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目的所在,念教案只是手段。”

台下众人一时惊愕,咋的,这是要培养怎么当宰相呢?

市场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的道理,是否可以理解成:不想当宰相的官僚不是好官僚?大明当然没有宰相这个职位了,但相权却从未消失过。

大明行政学校,要通过“三舍法”培养出来的官僚,以后一定是要奔着这个类似的目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