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7节(2 / 3)

加入书签

行全球他的功绩,早已超越了汉之武帝,唐之太宗。

起兵造反的燕王朱棣或许有人唾弃他是乱臣贼子,可永乐大帝和他所开创的这个时代,留给后人的只有万古敬仰。

而就在这时候,忽然,整个天变得黑了,本就不怎么透光的御帐里,更是瞬间变得漆黑一片。

——日全食来了。

又过了片刻,朱棣没有说话,朱瞻基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忽然慌乱了起来,眼睛里的泪滴让他的视线彻底模糊,朱瞻基抹了抹眼睛,颤抖地试探着朱棣的鼻息。

朱瞻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里,就在自己手指垂下即将惊叫的时候,却硬生生地憋了回去。

一阵寒意从朱瞻基的脊背上升腾而起,仿佛头皮都要跟着炸开。

朱瞻基死死地咬着嘴唇,他用手拿过了被子上的遗诏。

上面写着很多安排,这些安排,最初是朱棣担忧自己在北征途中有什么意外,所以在出征前就写好的一式两份。

其中就包括让太子朱高煦继位,以及将朝鲜封给齐王朱瞻基等等。

朱瞻基的手,是颤抖的,他紧紧地闭住了眼睛,当他再次睁开眼睛时,眼神却变得坚定而决绝。

朱瞻基察觉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现在没人知道遗诏的内容是什么。

很快,随着之前的召唤,内阁的杨士奇、杨荣来到了御帐。

在杨士奇和杨荣赶来的时候,朱瞻基已经做好了准备。

看着大印鲜红到根本就是刚刚盖上去的离奇遗诏,杨士奇和杨荣都沉默了遗诏上面只写了一句话,废太子,立朱瞻基为太孙。

“殿下,现在只有我们知道,回头还不晚。”

如果遗诏成立,在朱棣驾崩后,朱瞻基当然是大明帝国理所当然的继承者。

可任谁都知道,这份遗诏的真实性到底有多低。

再加上朱棣临死前只有朱瞻基在身边,更是猜都不用猜是怎么回事。

朱瞻基咬着牙,努力地挺直自己的身躯,他的眼神坚定而有力,只说了三个字。

“我不服。”

是的,他不服。

从小的时候,朱瞻基看着父亲朱高炽的勤苦,他就觉得,这个皇位,就该是他家的。

杨士奇和杨荣顿感无奈,政变不是过家家,现在北征大军从上到下都是亲近朱高煦的勋贵,这道圣旨没有勋贵武臣们的认可,连榆木川大营都发不出去。

更何况,就算裹挟着北征大军回到了北京,北京还有十万京营留守。

“英国公张辅一向亲近我父王,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左都督魏国公徐辉祖亦是如此,右都督盛庸也是可用的!再加上北京那么多文官,都是我父王生前的门生故吏,如何不可成大事?”

“齐王殿下,这是造反!”

怕御帐外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黄俨听见,杨士奇低声贴在朱瞻基的耳边,用近乎“低吼”的方式说出了这句话。

“天下是我们朱家的,我造了谁的反?”

朱瞻基拿着那把刀,横在了自己的脖颈上。

“两位先生,天下唾手可得矣!”

杨士奇和杨荣半是无可奈何半是心中祟动,这些年来,他们又何尝甘心呢?

朱瞻基的行动很迅速,他深知时机稍纵即逝,于是在争取到杨士奇和杨荣的支持后,毫不迟疑地重新用内阁的馆阁体伪造朱棣的遗诏,盖上了朱棣随身的传国玉玺。

经过杨士奇和杨荣之手的遗诏,比朱瞻基草草写就满是破绽的东西要强太多了。

这份伪造的圣旨上,并没有直接写废除朱高煦的太子之位,而是写召太子朱高煦与宋王朱高燧入北京,同时授予齐王朱瞻基对京营的最高指挥权。

这一招,就高明多了。

直接废太子,北征大军的勋贵武臣全都要炸锅,而如果只是让齐王朱瞻基指挥整个京营,考虑到齐王作为亲王,也是军中等级最高之人的地位,以及朱棣对朱瞻基的宠信,这个命令要合理的多。

而掌握了军权,以后的事情就好办的多,无论是慢慢把关键位置换上自己人,还是进行一些调防、换防,都非常合情合理。

召太子朱高煦与宋王朱高燧入北京,则无疑是“请君入瓮”之际,只要在宫中皇帝的灵前擒杀了太子朱高煦,那么皇位就是朱瞻基的了。

朱瞻基的行动并没有止步于此,他清楚地知道,想要稳固自己的地位,仅靠一份伪造的遗诏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在回军北京的途中,他开始积极联络军中的武将,尤其是那些手握重兵但却并不偏向朱高煦的实权人物。

此时镇远侯顾成已经病逝,英国公张辅、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左都督魏国公徐辉祖、右都督历城侯盛庸等人,在朱瞻基的游说下,逐渐被其说服,同意站在他这一边。

而有了这些武将的支持,再加上本来就是朱高炽班底的北京文官领袖郭资的帮助,朱瞻基信心大增,他迅速控制了北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