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3节(3 / 4)

加入书签

下,对于战争之法,都有一定的认识,破城拔寨,虽然以用谋为上,但总有必不得已之时。

而在攻城之法上,这些年,大汉是花了大功夫的,除了士卒的训练,就体现在各种装备上。霹雳炮、床弩、云梯、飞梯,乃是常备。这一次,攻密云,仅霹雳炮就准备了一百五十辆,除了提前准备好的三千枚火油弹,更令人采山为弹,得上万颗石弹。

而在密云城下,汉军也提前进行了大量的土木工程,大肆改造地貌,立土垣,广设距堙,取土堆埠,以为叠道。又架木为棚,设皮笆,以避免锋石。

一切做法,都是在尽量避免城上敌军的打击,通过这些工程,来减少军队在攻城过程中的损失。事实上,汉军的这些做法,是十分消耗人力的,如果每一仗,都这么打,损耗太严重。不过,在密云城下,汉军最不缺的就是人,随军有近八万的辅卒民夫,就是用来干这些事的。

密云城内,原本就等着汉军强攻,然后予以杀伤的萧思温等人,见到汉军的这等做法,是感到了肉眼可见的威胁。别的不讲,就那一具具防御型的进攻器械,落在眼中,就像一头头皮糙肉厚,但爪牙锋利的恶兽,密云虽然坚固,却也没有底气保证不被啃食干净。

面对汉军的备攻进程,萧思温与韩匡美的反应不可谓不迅速,在第一时间便放弃了一味死守的想法。不得不派人出城袭扰,想要捣毁汉军的攻城器械。

然而,汉军对此,早有准备,你若缩在城中,我则按部就班攻城,若是出城野战,那更是慕容延钊的求之不得的事情。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辽军连续出击十余次,都被汉军打退,前后损失达三千余卒。效果还是有的,杀伤了不少民役,捣毁了一些器械,但对于汉军而言,这点损失不足为道。

密云的辽军,一切的应对与挣扎,都显得疲软,仅作徒劳。到九月二十三日,除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攻城设施外,足足四座木道土山,在辽军的眼睁睁的注视下,于密云城前堆设而起,汉军登之,弓弩可以直接打击城上。

攻城准备做到这个份儿上,密云城内的辽军,士气直接被削弱了几成,虽然汉军还没有正式攻城,但其展现出的那种强大无匹的气势,就震慑住了他们。哪怕最普通的辽军守卒,心中都萦绕着一种无力感,就是无力。

事实上,当汉军大股部队,推进到密云城下时,这场城战,就基本宣告了结局。在城池攻防之上,汉军有足够的自信。

秋风呼啸,战鼓擂动,随着慕容延钊一声令下,汉军正式对密云发起进攻。霹雳炮、床子弩、弓弩几乎一齐发动,铺天盖地的火油弹、石弹、弩箭、弓矢,无差别地朝着密云南城打击而去。

强势破城

深秋高日的光芒显得异常素淡,瑟瑟秋风,呼啸不断,似乎在为密云城的攻防助威。在汉军远程武器的打击之下,飞石、箭矢、火弹,密不透风,持续创伤城郭,由外及内,满目疮痍。

在半个时辰之内,汉军向密云城投投射了1500颗火油弹,2500颗石弹,500支铁镞,弓弩箭矢150000支。这样的攻击模式,对于守城的辽军而言,可谓灾难,原本就不甚高的士气,又被剥夺几成,消减至更低。

在汉军发起进攻之初,辽将还下令以弓矢对射,但很快就被彻底压制住了。城头的守卒,大部分只能躲避在女墙之后,冀望于坚固的墙体,能够庇护他们。

面对汉军这种铺张的战法,缺乏准备的辽军,也确实找不到什么有效的应对办法。萧思温命人准备了大量的木牌木盾,以作防御,但是,这挡得住箭矢,却挡不住石弹的冲击,挡不住穿透力强劲的床子弩,更是爆裂开的火油弹燃烧的养分。

是以,在不长的时间内,城上防御,便显得支离破碎,士卒惊慌而走,将校约束不止住。事实上,汉军战法的目的,除了摧毁防御设施之外,并不在于杀伤多少敌军,着重打击其士气,震慑其军心。

在这样无差别的打击之下,总免不了倒霉蛋,被火油吞噬,被石弹砸死,被铁镞穿透,惨烈的死法,所造成的冲击,足以将守卒的信心摧毁,使其本就不怎么牢固的信念崩塌。而关键更在于,汉军有种予取予求,而他们连象征性的反击应对都难以做到。

南城外,护圣军尉将张琼早早地拔出了战刀,盯着城头,铜铃般的双目中,透着股凶残的光芒。城上的惨状,可以想象,不时回望,希望能够看到中军突击的命令。

去岁从征川蜀,攻城拔寨,张琼始终身先士卒,先登之功,就有三次,回朝之后,调入护圣军,担任尉将。对于张琼这样的厮杀汉而言,驭兵指挥非其所长,唯有厮杀,才是其展示自己武功、实现自己价值的事情。

身后,是2500名护圣军士,这是慕容延钊选派的攻城战卒。哪怕列阵,张琼都选择站在最前方,是以,其性情虽则粗鲁残暴,但在战场上,部下都愿意跟随他冲击,刀山火海,生死无惧。

在护圣军后,设置的霹雳炮,已然换了一轮,此车虽然犀利,但磨损也大。而负责操控的士卒、民勇,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