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1节(2 / 4)

加入书签

通过这些细微之处,润物细无声般地展开,可以说遍及方方面面。

叮嘱了一番,命慕容德丰引他们下去,另赐一顿酒食,一干军吏,感激退下。书房内只余他一人,一股疲倦浮上面庞,刘旸不由得抬手捏了捏额头。

“殿下,宋使君求见!”马怀遇前来禀报。

“快请!”刘旸当即打起精神。

很快,宋雄入内行礼,虽然年纪不小了,但精神矍铄的,身子骨看起来还挺硬朗。刘旸礼贤下士,亲自将宋雄扶起,说道:“使君不必多礼!”

落座叙话,侍者奉茶,刘旸看着宋雄,问:“我将返回幽州,本欲同使君商谈一番,使君已来!”

放下茶杯,宋雄问道:“不知殿下何日起行?”

刘旸道:“后日!”

“届时,臣当率辽东僚属,恭送殿下!”宋雄表示道。

刘旸笑了笑,对宋雄道:“这些时日,辽东安置,渐入条理,都是使君调度之功,有使君在,辽东可定,朝廷可安了!”

“臣只是初理一些俗务,辽东距离安治,尚有不少差距,臣实不敢居功!”宋雄说道:“一切未入正轨,真正施政,还需待明岁,天气回暖之后再进行。农为国本,食为民安,只有待农事理顺了,辽东方可真正安治,百姓方可逐渐归心!”

“有使君此言,辽东安治可期!”听其言,刘旸露出了点笑容,很是认可他的想法:“辽东残破,恢复治政,困难重重,有需要帮助的,尽可开口!”

“钱粮、耕具、种子等物资固然需要朝廷支持,但以臣巡视诸州所见,物资缺乏,可以迅速弥补,但要辽东发展夯实,最重要的,还在于丁口的大量损失!”宋雄道:

“臣察问过,比起开战之前,辽东人口,十不存三,就如今而言,过于稀少了,且多为老弱。人口若不充实,辽东永远难以振兴,无法自足,单靠朝廷调拨支援,短期尚可,若长期,恐为朝廷负担……”

闻言,刘旸凝眉思虑一番,抬眼道:“使君所言,乃是根本问题啊!”

症结难以解决

起身,刘旸在屋内踱着步,沉吟思索,直到一名内侍端上两杯热奶,方才坐下,亲自将其中一杯摆到宋雄面前,挥手示意内侍退下。

思吟至此,刘旸似乎也想好了要说什么了,看着宋雄,轻叹一声,道:“宋公,你若是向朝廷要钱粮、要绢帛、要农种耕具,甚至是官吏人才,都可以轻易解决,唯有这人丁,不易解决啊!”

宋雄也喝了一口热奶,点头应道:“殿下,老臣明白!”

刘旸继续说道:“自开宝年来,朝廷便有移民实边的政策,但收效如何,你在燕山,也有所耳闻。

如今大汉诸边,就没有不缺少人口的,但移民之政虽未废除,但实际已陷入停滞,朝廷终究不能以严令百姓徙边。

一者地方的官员们不愿放人,百姓们重土难迁,也不愿背井离乡,如若以行政命令强行推动,必会引起民怨,这一点,早有所反应。

因而,辽东若是向朝廷要人,朝廷也为难!况且,辽东此地,同样偏僻苦寒,即便是罪犯流放,只怕也不愿来此,而眼下尚不安宁……”

“殿下说得是!”宋雄仍旧颔首,对刘旸道:“殿下所言,老臣都知晓。然正因如此,才当充实辽东,以固统治,辽东破败,百废待兴,若无人口,如何振兴?

另一方面,辽东同西北地区一样,去中国,不服王化久矣,当地各族百姓,包括汉族遗民,对大汉并没有多少敬服可言。

过去的十多年,陛下之所以通过各种政策机会,移民实边,填充西北,正欲重扬威泽,以固本培元,加强大汉对旧地的控制,大汉民众,就是最重要的根本。

比起西北,东北的情况要更加严重一些,毕竟有辽国近五十年的控制影响,供三代人成长,若欲其重新归化,需要付出的代价与时间要更多。

因此,老臣以为,不论如何困难,朝廷都当充实辽东!”

宋雄这番话,算是有理有据了,也考虑到历史遗留与现实条件,总之就一点,得加人!于公而言,当然是为了加强大汉对辽东的统治,于私,他这个堂堂的辽东布政使,所辖官民人口,总不能一直不如中原的那些人口大州府吧。想要做事出政绩,也需要人口。

宋雄讲述时,刘旸也是下意识地点着头,表示同意其观点,琢磨了下,问道:“宋公来见我,应当有些想法吧,可拟奏一份条陈,若可行,我当代为呈报中枢与陛下!”

听此言,宋雄老脸上顿时笑开了花,他不就是想要寻求太子的支持嘛。同样一份奏章,由太子呈递上去,比他的分量可重得不是一星半点。

从袖中掏出一份奏章,宋雄恭敬地呈上,说道:“臣来之前,拟写了一份奏疏,请殿下过目!”

刘旸接过阅览,越过那些描述充实辽东人口必要性的话,着重浏览具体措施,但看到第一条,眉头就皱了起来。

宋雄的意见,共有七条,围绕着充实以及恢复辽东进行建议,制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