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92节(3 / 4)

加入书签

些俘虏与美人,另外则是新臣服的诸夷国使者。

远航的过程与内容,显然是丰富的,曲折的,但与成果相比,又实在不算什么。而此前朝廷的投入,在丰硕的收获面前,更不值一提,都不需细算,只通过计吏凭经验,就能得出此次远洋的收益是投入数倍的结论。

别的且不提,就那几百名美女,这种异域风情,充满了新奇的诱惑,在大汉的权贵阶层中,都很受追捧。

而经横海舰队的满载而归后,朝廷对于外洋,也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就是那些反对经商、反对海贸的顽固分子,也不得不承认其中的利益。

而从官府到民间,又再度爆发一次出海热潮,过去的“小打小闹”,终究不如这种大规模的行动带来的收获让人震撼,令人心动。

作为发起者与执行者,郭良平得到了堪称丰厚的奖赏,刘皇帝赐封一等致远伯,这可不是承荫袭爵,而是自己奋斗出来的。这在引起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勋贵子弟投身其中,荣誉与利益同时向他们招手时,实在没有多少人抵挡得住那诱惑。

同时,海军的价值再度体现出来,其地位再度得到了巩固,并且,正式开启了“南下”的战略转型。

过去,不论是海上贸易也好,海军发展也好,重点都是放在北方的,一者北方有高丽、日本这两个相对成熟的国家,二者大汉海军的起源与发展是从北方开始。

但是,时移世易,仅仅高丽与日本,已经不能满足大汉日益高涨的海贸需求,二者,大汉海军的内部发展需求,也逼迫着向南转移。

停留在北方,只是故步自封,而放眼大汉四邻,唯独有南洋,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而通过多年的发展,很多人都认识到,南洋那些蛮夷地区,虽不开化,但地方是真好,物产是真香,那些金银、香料、珍珠、玛瑙、珊瑚,包括粮食、瓜果,实在是大有价值。只要能成功带回,那就绝对不亏,大多时候是有的赚的。

并且,帝国子民去做生意,特权是自然的,在大汉可能只是一个黔首屁民,到外面,就是大爷,是人上人。

到开宝二十年,大汉在南洋各地开辟的聚点,其中在地图上标记有名的就达三十七处,至于那些无名点就更多了。

远航结束后,郭良平回朝述职,又提出建议,要在三佛齐国的蒲罗中岛,建立一个海军基地,作为大汉在南洋地区的一个支点,籍此掌控南洋商道,维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同时也保护大汉的商民保护,随时对当地施加影响力。

蒲罗中岛是什么地方,刘皇帝本来是不知道的,但比对着地图,经郭良平的解释,发现,那就在马六甲海峡的入口,哪里还不清楚是什么地方,于是,果断的同意。

刘皇帝是很满意的,比起那种需要他亲自下令,强行推动,这种由下面的臣僚们,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主动提出的方案,他更加欣喜。

不论是远航也好,还是在南洋设立海军基地也好,郭良平都是深得圣心,这大概也是刘皇帝那般大方给予伯爵赏赐的原因。

蒲罗中岛是三佛齐国的地盘,如今也是南洋土著国家中的一“大国”,周遭不少小国、势力,都是其藩属,而依靠着那条东西方贸易的黄金水道,获利颇多。

大汉提出这样的要求,显然是让三佛齐国难以接受的,稍显过分的是,汉使提出要求后,所给的补偿,只是减免其对大汉一年的进贡。

此事,扯皮到开宝二十年,还没个结果,三佛齐那边,始终坚持不同意,两国关系也难免恶化,甚至影响到下南洋的汉商汉民的正常经营活动。

而朝廷这边,却不耐烦了,刘皇帝交代的任务,拖延这么久,他们也是有压力的。而海军集团内部,就更加不满了,见外交途径解决不了,第一反应,自然是诉诸于武力,而枢密院海军司,已在制定征讨三佛齐国的计划,积极促进的,仍是郭良平。

文盲将军

清涟的湖水在秋风的作用下荡漾不已,冷冽的湖光映照在刘皇帝沧桑的面庞上,那双泛着些许疲惫的眼睛望着远处停泊着舰船,思绪似乎也随着大汉海军的开拓飘到九州之外去了。

跟随在刘皇帝身边的,除了喦脱之外,还有一名身材魁梧、面貌冷峻的中年,时任龙栖军都将的永安伯高琼。

近些年来,随着大汉兵制改革的展开,杨业也被刘皇帝派往诸边,负责各地边陲戍防的调整安排,殿帅这个“大汉第一帅”的职位便空了出来。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刘皇帝没有再挑人补上,而是任其空置,不只是殿帅,侍帅也一样,田重进、刘廷翰先后卸任。

发展到如今,殿前司、侍卫司这两大在大汉中前期历史上地位崇高、赫赫有名的禁军统帅机构,逐渐失去了其统辖权,副都指挥使、马、步军都指挥使、都虞侯等高级军职,也渐渐沦为虚衔。

与此同时,原本集中在两司的统兵权,则继续下放,由下属诸军的都将直接负责,原属两司的职吏也分散于枢密院、兵部及诸军。

当然,殿前、侍卫二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