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3节(2 / 4)

加入书签

道:“我再重申一遍,此番平叛,不是把那干叛军击败就结束了的,陛下对于榆林的弊病,已经忍无可忍,我们不只要平定乱贼,更需把榆林彻底清理一遍,消除那些痼疾,让大汉的统治永远维系下去!至于反抗者,同样只有一个解决办法,杀!”

最后一个“杀”字,说得掷地有声,同样冷酷坚决,显然,对于刘皇帝的意志,刘昉是理解得很透彻的,从思想上就有了充分准备。

也再没有人敢对此有任何异议,毕竟,刘昉连连拿刘皇帝的话做解释,而刘皇帝对于这些将领而言,同样是神祇一般的存在,从本能上就只有服从二字。更何况,一干叛贼而言,杀得越多,他们功劳越大,想通了这一点,更不会有什么顾忌与负担了,从军者,也从来不怕杀戮。

“再者,对于叛军,朝廷也不是不留一丝余地,陛下的意思很明确,前者诏书也已写明,提叛贼首级投官者,可免一死,生死抉择,自有他们自己选择,我们只当依诏而行!都明白了吗?”刘昉严厉道。

“是!”

“今日于归德堡休整,明日继续开拔,向盐州进发!”刘昉又吩道:“通知盐州张齐贤、王玄真二位使君,做好接应准备!”

“是!”

事实上,在刘昉北上之前,早有方面大员赶赴榆林了,那就是新任的榆林道布政使张齐贤,就像此前刘皇帝对太子刘旸所说,张齐贤可以做榆林主官,如今果然。

而张齐贤显然是个有为之人,对于机遇与挑战并存差事很是积极,在长安谒见刘昉,就平叛之事略做沟通之后,便急赴榆林。

张齐贤没有选择道治所在的夏州,那里李继迁虽然也闹腾得厉害,但局势仍旧控制在官军手中,相反,盐州这边的形势,要更加严峻些,也是张齐贤选择的履任之所,就冲这份迎难而上的勇气,就值得嘉勉。

至于原本的布政使郭侗,则被免职,召回东京,如今,还在夏州,与王侁算是难兄难弟。显然,榆林之乱,朝廷最顶级的勋贵都牵涉其中,即便不问罪,也讨不了什么好。

“你叫武平是吧!”刘昉看着归德堡镇将。

“正是!”武平恭敬地答道。

“表现不错,我给你提两级,升尉将,归德堡的戍卒,就地整编,补足一千军士,你明日作为先遣,进入榆林!”刘昉道。

武平闻言,顿时大喜,立刻拜谢。什、队、曲、营、尉,刘昉金口一开,武平这可小小镇将,立刻跃升了汉军的五级军官了,更让人羡慕的,这是赵王殿下点的将,前途可期。

大变之际,往往意味着大机遇,于叛军如此,于官军亦然,这归德堡镇将,率先品尝到个中滋味。

百姓苦

又简单做了些交待之后,刘昉起身欲离,准备返回军营,他坚持着自己的习惯,不过,武平迟疑了下,还是主动唤道:“大王!”

“还有何事?”刘昉疑惑地看着他。

武平拱手:“还请大王移步北关!”

冬季难免给人一种阴沉黯淡的感觉,尤其在天上飘着成片的乌云之时,天地就更加笼罩在灰暗的色调之中。

关堡之上,正当风口,北风呼啸,呜呜作响,青石黄土砌成的墙体给人一种踏实之感,这就是一道强关锁钥。

几盆炭火正熊熊燃烧,北风虽烈,却也吹不灭那晃动的火苗,面对恶劣的天气,关上戍卒们,多少显得辛苦,炭火释放的热量毕竟难以起到太多御寒的作用,不过,此时此刻,所有人都挺直胸膛,表现出一副尽忠职守的模样,因为赵王殿下亲自上城了。

当然,刘昉此来不是为检视防御与军容,寒冷的冬风尽情肆虐着,鬓绺飘飘,征袍猎猎,刘昉神情严峻地注视着归德堡外的景象。

天寒地冻之下,战争的痕迹,也仿佛被凝固住了一般,依稀可见,当然,由于战场纪律的缘故,倒也没有留下遍地尸骸,都被清理干净了。

归德道给开辟得还是比较宽阔的,至少可容大车通过,在堡前,顺着山塬,更有一片空地,但如今,却被密密麻麻的人群给占据了。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坐或躺,辩不清究竟有多少人,但看起来颇为“壮观”。精壮者抱刀而处,弱小者依附而眠,然无一例外,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甚至于,有些人干脆靠到了堡壁下,寄希望堡上的火光能驱散一些寒意,即便显得微不足道。

不需多述,归德堡外的这些人,都为躲避战乱南逃的难民。盐州叛乱虽然爆发仅一月,但盐州的民间秩序已经彻底崩塌,大乱之际,所有人的底线都降到最低,所有人的第一目标,都只剩“生存”二字。

对于盐州的普通士民而言,这开宝二十一年的冬季,是极其残酷的,面对叛乱,他们也没有更多的选择。

要么被裹挟进叛军,要么被掠夺杀害,而实在不愿意与乱贼为伍的,就只能寻求自保避难,或躲入山野,或涌向城池冀望官府保护。

但是,盐州仅只有定边、盐池二城,承载能力有限,一般的黔首,是没有资格进入安全的城市的,而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