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六十三章 种子(1 / 2)

加入书签

其实秦风不是没想过造反,毕竟有杨广这个千古闻名的暴君在,哪怕秦风什么都不做,大隋也免不了二世而亡的下场。

唯一的问题是,值得吗?

造反不是脑袋一拍,王霸之气一发,四方豪杰争先投靠,然后就能建立一个牛逼到极点的王朝。

从杨坚上位之后强行把自己归入弘农杨家就能看出来,这个年头想要造反,首先得身份不差,这一点,秦风的出身明显不占什么优势。

第二,如果秦风没记错的话,历史上隋末这场动乱的时间并不长,与持续几十年的三国时代相比,从杨广身亡到李唐一统天下,总共才用了十年不到的时间。

但是,时间短并不代表破坏小,本来杨广在位的时候,修运河、三征高句丽等就把大隋搞得民不聊生,无数百姓困饿而死。之后军阀混战,旁的暂且不说,仅仅瓦岗李密和洛阳王世充两个家伙就打个不可开交,人脑子打成了狗脑子。

原本人口最为稠密的中原地区硬是被他们杀得千里无鸡鸣,杨坚十几年积累下来的财富和人口毁于一旦。

也就是说,哪怕秦风造反成功了,可凭借剩下的人口,以及汉人依恋故土的本性,只怕一直到他死也看不到大规模扩张的那一天。

既然如此,何必折腾呢?

而且说实话,秦风自认为他其实并不适合皇帝这个前途无量的职业。

皇帝很累,而且按照他的想法,不仅要对外扩张,还要对内推广科学,也就是说,他得承受儒家弟子的反噬,这种内外皆敌的事情并不好干,既然有杨广这个冤大头顶在前面,为什么要自己光着膀子上呢?

既然硬的不行,那秦风决定来软的,软刀子割肉也是很痛的嘛。

成功调整自己心态的秦风晃晃悠悠地去了民部。

看着那些学习态度无比认真的学生,秦风很想把他们全部拉到这样的阵营中来。

要知道他们可都是民部的官吏,若是跟他秦风一路的话,不敢说能控制整个民部,但在朝堂上拥有一支为自己说话的队伍的好处不言而喻。

可惜不现实!

他们这么用功的原因并非是有多么认同秦风的学问,而是因为这些学问能让他们升官罢了,如果秦风真开口招揽的话能有一个同意他的想法就不得了。

官员们往往比学生更现实,更何况人性本就是趋利避害,这点其实无可厚非。

如今秦风想着的就是教几个好弟子出来,然后就如同蒲公英一样,把他知识的种子散播出去。

下课之后,秦风准备回去,可没想到苟才哲却把他拦住了。

“老师,弟子也想跟您学习新学。”

秦风楞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他这个弟子,开口问道:“你不怕”

“有甚可怕的?”苟才哲露出了一丝微笑,淡然道:“老师,先圣有言,朝闻道,夕死可也。如今弟子觉得道在恩师这里,所以弟子义无反顾,至于其他的弟子以为恩师既然能把打雷、刮风都说出道理,而儒家却只能将这些归咎于上天,高下已现,天大地大,终究还是道理最大。”

这个学生是不是有点傻?

不过秦风却很欣慰,告诫他道:“想学新学,可以,但你要明白一件事,这个天下确实是道理最大,但有理未必能无敌,这个世界讲究谁的拳头大,他的话就是道理!”

杨广、魏徵、李长雅、苏夔、苟才哲,还有那些家丁和庄户们的孩子,他们就是秦风的种子,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要用手中的刀枪为后世子孙去拓展生存的空间,我们要让太阳永远照耀在大隋的土地之上,我们要让所有的胡虏不敢正视大隋,我们要让所有的汉人都以这个身份为荣!”

秦家庄宽阔的院子中,秦风用力地挥舞着拳头,尽情地散播着他脑袋里的私货。

“凡是我大隋将士立足的土地,皆是我大隋的领土,不容任何人践踏!”

在数学之后,物理、化学等等也被秦风教授了下去,以后或许还有政治、经济等学科,凡是秦风觉得需要的,用得着的,他都不会吝啬。

他已经忘记的,那就努力去重温那些知识,再转教给学生们。

这其中毫无疑问是魏徵的成绩最好,苏夔的天分也很高,可惜年纪比苏夔大了不少,而且学习的时间也赶不上魏徵。

在秦风看来,魏徵差不多已经到了后世初中生的程度,而且这小子不愧是能名扬万世的喷子,除了口才之外,他的天赋其实并不比苏夔这个天才差,所以秦风也在渐渐把那些高阶段的教材经过修改之后给魏徵看,让他自学。

“今日恩师不在,由我来暂代一堂课。”

魏徵看着下面那一双双包含对知识渴望的眼睛,伸手拿起教材,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了今天要讲的题目。

地圆说。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魏徵却写了好久,他脑海中在回想着当初秦风给他讲课时的情景,以及他自己发现这一可能时的不敢置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