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67章玉莹你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1 / 2)

加入书签

王玉莹走过去时,就见一口碗状的面灯,碗口和碗沿部分都被快啃光了,只剩下装着香油的中间部分。

里面,燃烧着的灯光在她手里摇摇欲坠。

在王玉莹刚走过来,就看见秋萍又一口下去,面灯就漏油了。

她和几个姑娘笑弯了腰。

反应过来的秋萍,连忙一仰脖子,把里面的香油喝去了大半。

姑娘们再一次笑开了。

姑娘们聚在一起,端着面灯走向村中小道。

村前村后,从东面到西面,长长的村中小道上,到处是欢声笑语,孩子们成群地聚在一起比着谁的面灯更好看。

一盏一盏的灯光,远远看着,像是点点星辰。

路上,偶尔会有提着花灯的孩子经过,但是,极少。

但凡经过一处,只要见到有提着花灯的孩子,秋萍曾是会凑过去,冲着那花灯一指,然后就是突然一声大喊:“蝎子!”

手提着花灯的孩子,受到的惊吓,手一哆嗦,里面的蜡烛一歪,花灯就着了!

孩子“哇”一声哭了,其余人,却高兴得一起笑弯了腰。

这一路上,秋萍成功吓到了三个孩子,成功烧坏了三盏花灯。

惊得剩下的唯一一盏没有烧坏的那孩子,紧紧地护住了怀里的花灯,远远地看到秋萍时候,就躲开了。

秋萍哈哈笑。

她为自己成功烧坏三盏花灯而自豪。

王玉莹第一次发现,秋萍好淘气呀,她看上去更像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姑娘们也笑成了一团。

手捧着一盏面灯,秋萍边走边吃,从村东口走到村西口时,她手中的面灯就快要吃完了。

其他的姑娘们也是边走边吃。

秋萍说,等一盏面灯吃完了,就可以回家了。

说话间,几人已经转到了秋萍家的门口。

秋萍拔掉了灯芯,扔在地上碾灭,把最后一口香喷喷的面灯丢在嘴里,嚼得很是享受。

在她告别王玉莹等人,要回家的时候,她突然奇怪地看向王玉莹:“玉莹,你今年好奇怪,怎么一口面灯也没吃,你……怎么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往年的时候,王玉莹可是特别喜欢吃的呢。

王玉莹怔了一下,见所有姑娘们都奇怪地望着她。

除了秋萍,其他姑娘们手里的面灯也都快吃完了。

王玉莹反应了过来,她笑道:“喔,今晚吃得多,撑死我了,现在什么也吃不下去。”

秋萍看着她,想了想,突然哈哈一声笑了:“对呀,我差点忘记了,你之前喜欢吃是因为穷,现在你每天大鱼大肉吃习惯了,肯定就不喜欢吃面灯了呗。”

“对呀对呀!”姑娘们一起理解地笑:“玉莹已经不是以前的玉莹了,等她嫁到了北京,说不定到时候连大鱼大肉都觉得不好吃了呢。”

玩耍了一阵子,姑娘们说笑着一一告别。

在临别之前,有几个姑娘向王玉莹确定一件事,她们问王玉莹:“玉莹,就真的二月二定婚嘛?”

“是呀。”王玉莹点点头。

姑娘们听着,很羡慕,纷纷送上祝福。

有的没有见过苏之燮的,还说等到二月二那天,说什么也要过来看看苏之燮到底有多帅。

王玉莹笑道:“欢迎欢迎。”

告别了姑娘们,王玉莹端着面灯回到了小院子。

走到家门口时,她站在大门口,低头看着手里的面灯,轻轻咬了一口。

嗯,居然很香!

很好吃呢!

想到了秋萍临别之前的话,她笑了笑。

这样的面灯,在王玉莹前世生活的地方,还真没有。

而在这里,她差点忘记了,面灯还是一道美食呢。

因为和面有讲究,又有香油,所以吃起来特别香。

她突然就想起了,今天在蒸面灯的时候,娘把家里那条面龙蒸得比往年大。

1988年,是龙年。

龙年自然是要蒸面龙的。

不过,无论是什么年,每一年是必须要蒸龙的,因为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所以面龙年年都要蒸。

正月十五蒸面龙,到了二月二就可以吃龙肉了。

罗兰说:今年二月二是个好日子,刚好是苏之燮和王玉莹定婚的日子,到时候,也让苏家人品尝一下龙肉的味道。

所以今年的面龙蒸得比往年都要大。

二月二定亲,原计划,罗兰和王玉莹是计划着过了十五就要回县城的。

可苏之燮说,苏奶奶想看一看孙媳妇从小生活的乡村。

张海燕也说:很想看看王玉莹从小长到大的小安村是个什么样子。

对于长期生活在大都市的苏家人来说,更希望到风景秀丽的乡野走一走。

而对于一直生活在北方的张海燕来说,也对南方的乡野很是好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