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三章 照清下沟往前行(1 / 2)

加入书签

言照清持着火把,带着一个下属,顺着成了旱沟的灌渠往前走。

沟渠虽然深达九尺,但对言照清来说也需微微弓腰才能自在走动。二人跨过堆叠的棉被后,言照清突然想到什么似的,回身又翻看那些棉被。

棉被还余五床,言照清将被面抖开,果然看得上头有马蹄重重踏出来的印子。

他们还真的是用厚棉被铺在路上吸音,造了个马行到这儿就突然没了声响的假象。

同他方才猜想的差不离。

“故弄玄虚。”

言照清轻哼一声,立在堆着隆起的棉被一旁,又翻找了一阵,没从棉被上头查出什么有用的线索。都是普通的棉被,京城随意一家有棉被卖的铺子或是人家,只要花钱就能买得到。

言照清吩咐跟来的那个执金吾:“你上去,看看这附近几条巷中有无那种前后有门,能通往前后两条巷子的住宅。不要局限在马蹄声消失的巷子里头,往外扩去,前后左右四五条巷子,都查找一番。”

昨日按照言照清吩咐,执金吾已经在马蹄声消失的巷子翻找了五轮不止,巷中左右两旁的人家都翻找过,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如今看来,倒是他想得狭隘了,说是声音消失在这条巷子,人和马却不一定是消失在这条巷子里头。

马蹄声消失的拐角处原本就是个十字巷口,马蹄声一没,隔了一会儿才有好奇的坊民出来顺着巷道查看,那会儿这伙劫犯早就往卖包老头滑落沟底的买米巷中拐了,自然空无一人,坊民们说的自然就是这伙人是突然没的踪迹。

买米巷两旁都是隔壁巷道人家的后墙,没有门,只在每月初一、初七、十五和二十三的白日里,有米贩在此处卖米收米,劫犯们必定也是看准了这一点,用十几床棉被铺路,先吸了那马蹄敲地声。若是有心,裁剪出一个能包马蹄的小棉被,再牵了马往前走动,到附近巷子找一个前后有门的民宅逃遁,没进人流中;又或是有人将马牵走,其余人下了旱沟,顺着旱沟从此处逃逸也未可知。

言照清心中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许之还身上有伤有血,青天白日的,带着他在坊中走动,就要担一个叫人看到的风险。更何况,卖包老爷子是在这儿碰上的他们。

若真是跟那北游商队有关,昨日劫法场的那只小狐狸也该是三天前来的,按照昨日劫法场的情况,以及今日这被推落到沟底的棉被,他们的帮凶看起来还不少,三天时间也够做这些准备了。

但或许也还是匆忙了些,瞧这些棉被,就只能堆叠在沟中,来不及处理,连撬起来的盖板都来不及盖回去。他方才过来的时候,买米巷的牌子上头还有被擦上的血……

言照清低头看指尖轻微的褐色痕迹,又想起那双幽深的黑瞳。

小狐狸……

随即一愣。

他们今日早晨还折返到了这儿来……

言照清眉间微蹙,蹲下身来,用火把仔细照着地面,“你上去之后,叫些人过来。卖包老爷子既然是今早在这儿碰到的他们,那他们若不是在这儿蹲了一夜,就是有东西落了下来,折返回来找。我一人目力有限,你找几个眼神好的,将这附近仔仔细细搜一搜,有线索了到婆神庙同我说一声,这条沟一定是往婆神庙去的。”

下属应下,往回折返。

下一瞬,言照清听得上头传来出去的下属同还没走的曹九台的各自一声低叫,两个人好似都被突然冒出来似的对方吓得不轻,又都责怪起对方来。

言照清想了想曹九台方才的言行,疑心一起,便再难收。但言照清也知当前还是捉住那小狐狸似的丫头,将许之还捉拿归案要紧,便先将曹九台一事放到了脑后,举着火把,猫着腰,顺着旱沟往前行。

没了清水灌入,沟中只余阴湿的冷气,经年的潮湿早就渗进了沟底和两旁沟壁,上头又有遮天蔽日的盖板,将这道沟遮得伸手不见五指,时不时的才从盖板当中落下一丝光线和一道暖的日光,叫言照清觉得活在人间还是有暖意的。

九月末的气温虽然仍旧燥热,却落不到这常年被水浸泡的沟渠中来。旱沟之中十分阴冷,言照清全靠手中火把照明和取暖,走得久了,吸到肺中的冷气窜上他的头顶,叫他十分头疼,逼仄的沟道又叫他觉得压抑,几次停下来拉长呼吸,才叫砰砰乱撞的心跳舒缓一些。

天已大亮,坊中已有人在四处走动,言照清听得上头有人声和车马声落下来,隔着青石板或者顺着青石板的缝传进来,在旱沟之中空空回响,震得他耳朵嗡嗡作响。

越是往前走,从上头落下来的热闹声越大,其中夹杂着的北游方言被越来越多的人说出口。等到言照清听不到一点儿现国话了,便知这是走到了万民坊中北游人的地盘。

今日是婆神诞,是北游人的大节,聚在这儿的北游人只会多不会少,坊门虽然把守森严——言照清自然是深信执金吾和京都府尹的能力的——但难保那只小狐狸的同党会像昨日劫法场一样,引坊民动乱,再借机趁乱逃出去。

言照清将火把往身后藏了一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