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一章 天助自助者(1 / 2)

加入书签

才哥儿大概是断然摇头,言照清听得他那声音晃动,是压低了嗓子同那只小狐狸道:

“嗐!我也想放你啊,你被困在这儿,都晒不到太阳,断了的骨头怎么可能长得好?但是你不知道言照清那个人吗?那就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你瞧瞧,你手都断了,他都不给你请大夫。”

言照清在外头面无表情,听才哥儿肆意同小狐狸编排他。

不请大夫?那是不请大夫的事儿吗?她的手是被他震断的,他知道断在哪儿,此行的执金吾中又有懂医术的,在他的授意下三两下就将她的手骨接上了,也固定住了,汤药县衙里头有,日日三盅地吊着,药膏也是时时备着换着,全交给了才哥儿盯着。

这还叫冷血无情?

让一个执金吾小心伺候一个小逆贼,叫冷血无情?

言照清垂下眼,收敛心里莫名起的恼怒,听才哥儿将他和其他执金吾都编排了一阵,真真假假发了些职场上的牢骚,又编了些假料,将他塑造成一个十恶不赦、心硬如铁的人,貌似成功地叫才哥儿自己和小狐狸站到了同一战线。

“我啊,做这些事情,也不是为了执金吾,而是城中的百姓实在可怜。你不知道,光是上游冲下来的尸体啊,我今天早晨在高墙上头数,都已经漂过了三十七具了。我看过的尸体不老少了,是淹死的还是饿死的,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三十七具尸体啊,光是饿死的就二十二具,你说说,多惨!”

才哥儿长吁短叹,言照清垂下眼眸,眼前滑过在洪水之中浮浮沉沉的死尸。

“这大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退呢。我在京城不曾遇到过这样大的雨,也没遇到过这样大的洪水。我自不在江湖行走之后,民间的疾苦就都不晓得了。”才哥儿掏心掏肺讲了一句实话,问阿弥,“哎,小狐狸,你们往年有过这样大的水吗?”

言照清斜乜阿弥大概所在位置,想她必定是如同这几日一样安静乖巧屈膝在小房的床上坐着,长发未束,一双眼睛无波无澜,也不看人的清冷样子。

他想她已经猜到他们要带她回京城,计划着在路上逃走。这几日给她什么她就吃什么,再无半分像刚捉住她的时候一副执意求死的模样。

她在积攒气力,她在叫自己好起来。

她在蛰伏,等待机会。

言照清轻笑出声,但是她怎么可能会有机会?

好半晌,言照清才在才哥儿的催促声中听到她的回答。

“没有过。”

“哎呀,那也是百年不遇啊,南理城的百姓可遭了灾喽。这汪汪一片啊,也不知道洪水绵延到了哪里,咱们前日还想出去呐,但苦于没有船。码头的船都被冲走了,要不能跟桂陇,甚至朝廷求援去。之前每人发了五斤粮,约莫也吃不了几顿。家家户户又怎么生火,怎么做饭——”

“附近有个求子巷,西侧数起第五间,有个叫王二的憨子,他可以帮你们。”

大概是没法忍受才哥儿的絮叨,那只小狐狸凉凉出声,将才哥儿的话打断。

才哥儿一个愣神都没有,从善如流,“王二?几岁了?什么模样?他是个憨子的话,能听得懂我说话么?”

“能。”

才哥儿再问,但言照清没再听见阿弥回答的声音。

房中静默了会儿,才哥儿没待多久就出来了,看着言照清。

言照清斜睨他,也不出声。

才哥儿“嘿嘿”笑着搓着手,面上尽是讨好,弓腰作揖做出“请”的手势,将言照清“请”得没个脾气。

从阿弥房中出去,才哥儿立即带着一个执金吾摸黑到求子巷,一人乘着一个大浴盆,翻过已经被水淹得近似于没有的围墙,潜入王二的家里头。

王二是个壮实的青年,身高,力气大,两个执金吾费劲同他打了一场,才勉强将他在地板上压实了。

但王二果然是个憨子,见打不过人家,嚎啕大哭起来,哭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面上十分惨不忍睹。

大半夜的,才哥儿怕他这哭喊声引来隔壁的百姓,急急忙忙从袖中拉扯出一段红绸带,垂到王二面前,着急低叫道:

“你瞧瞧这是什么?!这是小狐——不是,是阿弥,阿弥叫我来找你的!你不想去见她吗?!”

“阿弥”二字才出口,王二就立马安静了下来,吸着鼻子,瞧着那一段扎头发用的红绸带,也不敢拿。再往后,叫王二做什么,他便做什么,二十五六的青年如同一个孩子,十分听话。

才哥儿同另一个执金吾对视一眼,简直气笑。早知道提阿弥能叫这人听话,他们何必还辛苦打了一场,累得腰酸背痛的?

大浴盆将王二拉到县衙,王二见了阿弥,像个孩子一样抽抽搭搭的,站在稍远的地方,在言照清的监视下瞧着阿弥的断手和脚上的镣铐。

阿弥问了王二南理城的情况,王二老老实实的,将知道的全说了,还略骄傲地提到了将自己的粮食分给了临近几户的事情。

“发粮那日他们出不去,一个人又只能领五斤,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