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一十八章 无骨埋衣冠冢(1 / 2)

加入书签

人人都看着她。

人人都看着她。

阿弥低着头,下了县衙的台阶,直到临近没膝的洪水边了,还是没敢抬头看众人的眼睛。

她怕。

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惧怕。

若是向来相信她、纵容她的人,此刻都一齐责难她,觉得她在这桩事情上难辞其咎,该承担责任了呢?

她在这桩事情上,确实也难辞其咎。

阿德在她身前半蹲身子,要背她。

言照清将阿德微微推了一下,示意他让开,“我来吧。”

阿德也不争,安静往旁退去,瞧着阿弥顺从趴上言照清的背。

阿弥原想说,言照清腿上有伤,但这执金吾参将偏要这样逞强,他又要带她上京城去砍了她脑袋,且不说能不能顺利带她到京城,光想到这一点,阿弥就不想说了。

更何况,他之前不是同众人说同阿弥私定终身,此行是来寻妻的么。那就由他继续这个人设去呗。瞧他这幅小心翼翼护着她的模样,不叫她湿了脚——

阿弥低头看脚上的鞋。

也不知道他是哪里搞来的,还顺带了一双袜子。阿弥还没穿过这样少女的鞋子,此刻看着脚上绣花的粉鞋,总觉得有些别扭。

旁人看来,是执金吾参将小心呵护小小心上人的模样,在阿弥和言照清的心里却各怀着心思。

一个唯恐阿弥趁乱逃走。

一个怕言照清真对王二下手。

王二在他手上,这会儿城中也没有能帮忙的人,阿德他们是万万不可能拉进来的,阿弥不敢轻易冒险。

阿弥听到身后有水声,回头去看,见是秋生,一同涉水跟上。

哗啦啦的水声,在周遭响起,等言照清背着阿弥走到火龙之中,两旁的人让了一段路,才陆陆续续跟上。

“阿弥。”

“阿弥。”

不断有人次第叫着阿弥的名字,询问阿弥的伤势,小心触碰阿弥的断手,又有老一些的人家去摸她的脸颊和额头,随即惊叫一声,同旁人说着她高烧的事情。

各人絮絮叨叨地说话,都叫着“阿弥”。

阿弥这会儿才敢抬头看人,一双眼强忍着泪,原先生怕众人怪罪她、责难她,现下见众人眼中的关切和难以抑制的悲痛,更是自责难受起来,落在言照清胸膛前的手紧紧攥成拳头,趴在言照清的肩后,死咬着下唇不叫眼泪落下。

言照清这时候才察觉到阿弥这只小狐狸在南理城中确实深得百姓喜爱,想来她平日里口碑就不错,经历了南山打狼一事,大家对她更是钦佩不已。

言照清出了一身冷汗,生怕这小狐狸借百姓生事,后援尚未到,他执金吾只有几人,若真叫她煽动百姓暴乱起来,他如何能够抵挡?

有人提到了穆先生,说是穆先生已经走了之类的话,被另外几人心照不宣地喝止。

言照清撇眼望去,听见有人低声斥责人:

“不要同阿弥说这些,他们走了就走了,阿弥在城里又不是没有活路。”

她像个土皇帝留下的遗孤,被人轻易丢下,又被更多人珍重捡起来。

言照清心想。

周先生家也在城西,同宋家离得不远,要去周家,必得经过宋家。

在巷口的时候,言照清眼风已经扫到巷中的那一处被烧焦的废墟,但其他人拦了他,说要改道,还同阿德用雀州方言有过几句争执。

一直温顺趴在他肩头安静不出声的小狐狸突然抬头,用不容置喙的语气道:“阿德说的对,我想去看看宋家。”

“宋家已经没了,烧没了。”

有人着急出声,又倏地住嘴。

沉默,在人群之中蔓延。

言照清听见阿弥轻轻道:“有的,宋家还在的,就立在那儿呢。宋家的风骨还在,还立在南理城。”

不等人说,言照清背着阿弥往宋家去。

好似是幻听,他听见小狐狸低低说了一声“谢谢”。

当夜里也不算忙乱,有阿德几个沉稳的人在,加之言照清也是稳当持重的人,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宋家烧得十分干净,言照清听旁人说宋家地板和房梁房柱里头本就藏着白磷,宋家的小娘子又在各处淋了火油,火势过大过猛,房子和尸首被烧得只剩灰烬,落到洪流之中,水流一卷就踪影全无。

他们在未烧到的一层找到宋家三口的衣物,便用衣冠代遗体,明日要立的也是衣冠冢。

灵堂的牌位是周先生所写。

老友仙逝,周先生痛哭至几度昏厥。

言照清垂眸瞧着靠在自己身侧的小狐狸,倒是十分平静,只怔怔看着宋家三口的牌位。或许是因难受,她一直靠在他身上,他也大方叫她靠着,只要她不跑,不动歪心思,他的肩膀还是可以借她倚靠一阵的。

周先生问了王二的去向,秋生托辞答,王二听闻宋老爷子的事情,又哭又闹的,他们生怕他出来惹事,先叫他待在县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