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一章 解释就是掩饰(1 / 2)

加入书签

李穆川在南理城中姓穆名山,做的是县衙另一个师爷的工作,因在城中走动多,做的实事多,又是修桥又是铺路的,还给南理城的百姓谋了不少好处,带着南理城的百姓脱离贫苦,过上了好日子,因此深得民心,颇得百姓爱戴。

他虽然年纪轻轻,身上却有一股威望在,总叫人不自觉信服他,跟随他指引。因此当才哥儿道这穆先生正是废太子党在此地的头目时,南理城的百姓起先都不敢相信。

才哥儿在县衙前头的广场上站了个高台,瞧着言照清带着阿弥,在席子墨的护送下走进县衙里头,等县衙的大门一关,席子墨带来的官兵将县衙围了,才哥儿才同百姓们说秦自得的去向。

“我们此行是奉了圣上的旨意来查案的,要查的就是这秦自得。年初时候有人同圣上秘奏,说秦自得里通敌国,又同废太子党逆贼有牵连,咱们言大人才领了圣旨,到南理城来查秦自得,没想到他见我们来,反而自乱阵脚,露出了马脚,将自己是逆贼的身份露了出来,还妄图杀我们执金吾灭口。”

才哥儿撒了个委婉的谎,真相还未有案宗定性之前,细节当然不能同人透露。反正是不是因为要查秦自得来的,秦自得是废太子党逆贼这件事情都已经是板上钉钉,他拿来利用一番,也没什么不行的。

周先生瞠目结舌,面上是震惊,震惊之后是失望,“秦大人是逆贼?你们之前不是说他为了百姓死在抗洪之中……”

才哥儿怜悯看着周先生,心想他的小团子往后要是走读书的路子,可不能像这老书生一样读书读傻了,人单纯得厉害。

“咱们之中应当有人看到下暴雨的头一夜,穆山带着人连夜逃离了的,是不是?”才哥儿问百姓。

百姓之中有人点头,“我瞧见了!我还问穆先生去哪里,他没说话。”

“那哪儿能说啊?”才哥儿在高台上蹲下身来,同那说话的百姓平视,又招四周的百姓靠近一些,低声道,“他那是要跑呢!秦自得在县衙里头想将我们这些朝廷命官都给杀了,但没想到事情败露了,反被我们反杀,穆山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可不得赶忙连夜逃离?秦自得一个七品知县官儿,还在他之下,他不怕秦自得将他供出来么?”

百姓们有信的,也有不信的,才哥儿不管那些,看周先生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嘴里念念叨叨的,也不知道是念叨什么,估计得有好几天没法回过神。

是啊,百姓爱戴、敬重的秦知县和穆先生,竟然是妄图倾覆朝堂、推倒李皇的逆贼,这逆贼还在南理城待了十六年,平日里也没瞧出他们有什么特别的,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人,同传说中的逆贼根本不相似。如今他们伪善的面目被撕破了,怎么能不叫人心生失望,又心有余悸?

才哥儿瞧见周先生有些颤颤巍巍,注意到先前扶着他的阿德不见了踪影,改由另一个小青年撑着周先生。才哥儿一边答着周遭百姓七嘴八舌的问,一边在人群中找阿德的身影。

不妥,不太妥,他们此行接触的南理百姓不多,有能耐的首当其冲是那只小狐狸,其次就是这个沉默寡言的阿德,阿弥对南理城百姓来说是李穆川的妹子,从方才百姓的话中,才哥儿也得知阿弥在城中来往最多的就是这个阿德。

也是奇怪,城中百姓倒不知道阿弥还有个师父和师兄在城里头。

“那阿弥呢?你们带着阿弥做什么?那天夜里,你们当着我们的面封了篝火街,又带走了阿弥。”

有百姓问。

这一问,其他人都静了下来,七嘴八舌的疑问也不倒豆子似的蹦出来了,都抬头看着心不在焉应付他们的才哥儿,期盼着一个回答。

才哥儿还真不知道怎么说,这些人对阿弥的感情,那可真是待一个珍宝一般。谁知道那只小狐狸是给他们喂过什么迷魂汤呢?一个小丫头片子,竟然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关心,她究竟是有什么魅力?

“你们之前说,那个言大人在来找阿弥的,要带她去京城成亲?”有百姓见才哥儿一双眼全在别处,心有疑虑不能忍,便将疑虑倒了出来。

才哥儿踟蹰,瞧见周先生一双颤巍巍的眼睛也看着他。

“若是穆先生是逆贼,那阿弥会不会……”有百姓犹豫道。

“不会!阿弥一个小丫头,知道些什么?!咱们是看着她长大的,她心善,怎么会做同朝廷对抗的事情?她不要命啦?”另一个百姓呵斥道。

周先生晕了一晕,叫身旁的人扶住了。

瞧见才哥儿这般,他好像什么都明白了,呜咽了两声,坐在人家搬来的一张凳子上,捶胸顿足,也不说话,只顾着哭。

周遭人窃窃私语,好似渐渐也都明白了,又是震惊,又是忧愁,不少人同才哥儿给阿弥说起情来。

“但你先前不是说……你们执金吾讲话怎么前后不一啊?到底哪句是真话,哪句是假话?阿弥怎的可能是逆贼?”

“阿弥是好孩子,她不会做那些事情的,一定是你们弄错了!”

“对啊,她可听话了,又热心,咱们南理城的人哪个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