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之中,却丝毫没有减损其仪制,其典礼仪轨如下:
十月初十日卯初,总管梁保请皇后、静贵妃、佳嫔、常贵人、成贵人、祥贵人、琳贵人、宜常在、四公主、六公主,从湛静斋马头坐船,由春和镇,至秀清村马头乘轿,过南楼门,至松风萝月马头坐船,至敷春堂,诣皇太后前递如意毕,乘轿至迎晖殿东配殿等候。
上在慎德堂办事、进早膳毕,卯正二刻,从圆明园殿乘八人轿由南大桥出,出入贤良门、圆明园大宫门,至绮春园大宫门外步行进大宫门,至二宫门下御座房等候。
礼部堂官转传与内监,奏请随寿康宫总管王得恩、田代余,奏请皇太后具龙袍褂,升迎晖殿宝座。
礼部堂官引万岁爷至拜褥前,率皇子、王大臣等行三跪九叩礼。礼毕,寿康宫总管王得恩、田代余奏礼毕。皇太后起座还宫。上步行出西屏门,乘轿至御座房等候。
————————————
1《皇后率瑾贵人珍贵人诣慈禧皇太后前行礼等事宜行程单》,光绪二十年,档案号:05-13-002-000310-005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铺设拜毡毕,总管梁保请皇后、贵妃、嫔、贵人、常在、公主,各就拜毡立。寿康宫总管王得恩、田代余,奏请皇太后升迎晖殿宝座。皇后、贵妃、嫔、贵人、常在、公主等行六肃三跪三拜礼。礼毕,寿康宫总管王得恩、田代余奏礼毕。皇后等位至敷春堂西马坐船,至松风萝月马头。乘轿过南楼门,至马头坐船,由安乐渡至同乐园后马头,步行至同乐园等候。
皇太后起座,还顺寿轩升座,总管刘进喜奏请上步行至顺寿轩,谓皇太后前递如意毕,乘轿至西马头坐船,至松风萝月马头,乘轿过西楼门,至马头坐船,由安乐渡至同乐园后马头,步行至同乐园等候。
总管李景云引如贵妃、恩嫔,诣皇太后前递如意。行礼毕,总管王得恩、田代余,请皇太后从敷春堂西马头坐船,至松风萝月马头,乘轿过南楼门,至马头坐船,由安乐渡至同乐园后马头。上同皇后、贵妃、嫔、贵人、常在等位在后月台迎接皇太后,随至同乐园看戏。
午初进皇太后果桌。午正一刻进皇太后晚膳。未初三刻戏毕。
皇后从后马头坐船,由安乐渡至秀清村马头,乘轿过南楼门,至松风萝月马头坐船还敷春堂。
上步行,由西穿堂至洛伽胜境马头坐船,还慎德堂。皇后等位从后马头坐船,还湛静斋。
酉初,上从圆明园殿乘轿,由如意桥,至生秋庭冬供前拈香毕,乘轿由如意桥还慎德堂。1
可以看到,无论是冬至还是寿辰,一整天内,有半天的时间均要进行复杂而乏味的典礼仪式。至于在这种日子内看戏,恐怕除了帝后自己之外,其他主位都只能差强人意,未必能够放松、尽兴。
这种对于“程式化”“仪式感”的追求也充斥在宫廷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清宫宫规内规定:“皇帝驾临内宫,本宫居住之内庭等位咸迎于本宫门外立俟。驾至,随行进宫。驾回,仍送于本宫门外。若皇后驾临,各宫迎送之仪
——————————
1《呈皇后静贵妃等诣皇太后礼仪清单》,道光十七年,档案号:04-01-14-0063-04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亦如之。”1
与这些“礼仪”互为表里,清代宫廷内还有详细、复杂的“规矩”制约着后宫主位的生活。以后宫主位们与自己的本家关系为例。根据宫规:“内庭等位父母年老,奉特旨许入宫会亲者,或一年,或数月,许本生父母入宫,家下妇女不许随入,其余外戚一概不许入宫。”2“各宫首领遇年节奉主命往外家,或以事故慰问前往者,不许传宣内外一切事情。”3而且“不可将宫中所有移给本家。其家中之物亦不许向内传送,致涉小气……除来往请安问好以外,一概不许妄行”。4除去特恩之外,只有在后宫主位怀孕之时,“有生母者许进内照看”5,更不要提一些文学作品里所渲染的“回家省亲”了。6换言之,清宫是从“规矩”上尽可能地割裂了后宫主位与其原家庭的联系。
至于生活中的细微小事,一样有诸多“规矩”。如咸丰五年时,玟(珳)贵人被文宗咸丰帝降为官女子,其理由除“凌虐使女”之外,还有“与太监孙来福任意谈笑”一条。文宗在上谕中指出:“六宫规矩理宜严肃,嗣后若再有任性凌虐使女,与大监诙谐,无所不至者,朕必照此办理。若太监再有似此无规矩者,朕岂能尚如此轻办,必即将太监正法。”7可知连后宫主位与宫内太监谈笑这等小事均属触犯“规矩”,可见清宫规矩之严密。
繁复而空洞的“礼仪”和“规矩”实际上造成了宫廷人员之间感情的相对空疏,也使得她们的生活乏味、空虚。这也是清代以宫廷为首的旗人世家“礼仪”和“规矩”愈发繁复之后的通病。其中更以寡居的先朝后宫主位的生活最为淡泊。清末太监曾经这样记述穆宗同治帝的遗孀献哲皇贵妃一天的生活:
这位太妃早晨起床后,由妈妈、宫女替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