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的兄长。布达希布曾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时因老迈且想念胞妹,要求带领子侄们入宫探望懿靖大贵妃,得到清廷的允许。后来世祖的端顺妃即是布达希布的女儿,亦即是懿靖大贵妃的亲侄女。2
天聪九年,继之前的窦土门福晋之后,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另一位遗孀大福晋囊囊太后也率众归附清廷。和硕饶余敏亲王阿巴泰等认为,囊囊太后作为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多罗大福晋,“既归我朝,必应使得其所”,所以劝太宗将其亦纳入后宫。太宗则不愿意,说道:“朕先已纳一福金,今又纳之,于理不宜。”阿巴泰等人继续劝说,一个月后,太宗终于同意将囊囊太后纳入后宫。3关于这位囊囊太后究竟是否为懿靖大贵妃,学术界有过争议。4目前,通过对康熙朝《奏销档》的整理发现,在懿靖大贵妃薨逝之后,清廷处理其遗物时,孝庄文皇后曾经指出“庄亲王之福晋系贵妃之孙(女)”5,因此将懿靖大贵妃的不少遗物留给这位福晋。此处提及之庄亲王即和硕庄靖亲王博果铎,他的嫡福晋为察哈尔博尔济吉特氏亲王阿布鼐之女。阿布鼐即林丹汗与囊囊福晋所生之子,故而可证囊囊福晋即为懿靖大贵妃。
崇德元年,五宫建立,懿靖大贵妃先是在五月被封于西宫麟趾宫,满文作“da gos i boo”6,直译为“根本仁爱宫”,封为“wargi aba fuj”7,直译为“西大福晋”。至七月,又获得中原后宫式的封号,被封为“贵妃”,满文作“wesihun aba fuj”8,直译为“尊贵大福晋”。
——————————
1《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一年八月初二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2此段阿巴垓博尔济吉特氏谱系,整理自《钦定外藩蒙回部王公表传》《清朝满蒙联姻研究》《蒙古世系》。
3《汉译≈lt;满文旧档≈gt;》,第93、94页。
4谨按,关于懿靖大贵妃和康惠淑妃与蒙古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囊囊太后、窦土门福晋是否是同一人物的问题。认为是同一人物的说法,最早由唐邦治在《清皇室四谱》内作为推测提出。之后,姜相顺《清太宗的崇德五宫后妃及其他》、杨珍《清朝后妃制度的发轫》、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等书皆延其说。但是,亦有学者认为这种推测尚缺乏直接证据,如李治亭主编的《爱新觉罗家族全书o世系源流》便明确表示未取用此说。
5《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20册 ,第705页。
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18册 ,第1017页。
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18册 ,第1063—1065页。
在崇德五宫之中,懿靖大贵妃有着特殊的地位。根据《实录》《内国史院档》等官书档案记载,蒙古各部对清廷进行恭献时,不仅要致敬身为“国主福晋”的孝端文皇后,有时还要致敬懿靖大贵妃,并献上礼物。能得到这种封号和待遇,可能与懿靖大贵妃作为林丹汗多罗大福晋的身份有关,其象征着太宗对于蒙古共主身份的继承。1
懿靖大贵妃为太宗生育了一子一女。顺治年间,孝端文皇后崩逝之后,她被尊封为懿靖大贵妃,满文作“fujurungga ujen aba guifei”2,直译为“文雅庄重大贵妃”。此封号可能是以五宫时期“贵妃”(wesihu aba fuj)为基础增加而成。但是随着清代后宫制度的变化,“贵妃”一词已经由一个封号变成一个新的位分等级,因此懿靖大贵妃的“贵”就从封号的意译变成等级的音译。而在康熙朝的宫廷档案中,一般将她称呼为“贵妃”(gui fei),有时也称为“福晋”(fuj)3。
根据康熙朝《奏销档》记载,进入康熙朝之后,懿靖大贵妃的身体逐渐衰弱。康熙十年病症开始明显,4迁居宫外养病。康熙十一年九月略微恢复之后,经懿靖大贵妃的强烈要求,迁回宫廷居住。5康熙十三年七月二十八日,懿靖大贵妃的病情继续发展,她曾经提及自己下痢,且有口内生疮等病情。6九月二十日傍晚,懿靖大贵妃身体发热、呕吐、“心脏跳动的很是虚弱”。7至十一月初三日清晨,已经“心里昏乱”8,太医认为她身体十分虚
——————————
1谨按,林丹汗有八位福晋,其中以“苏泰太后”(叶赫纳喇氏,叶赫国主金台石之孙女,在林丹汗败亡之后嫁与和硕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为继福晋)和囊囊太后(即懿靖大贵妃)地位最高。
2《为列祖列宗册封妃嫔字号事咨覆》,嘉庆六年正月,档案号:03-0197-3622-0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3《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