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级庶妃的察尔禅、阿吉根、丹姐一起被逐出宫廷,居住在紫禁城内北面隅房,并停止配给缎匹,改给布匹。2其后信息不明。关于庶妃伊莱因何被逐出宫廷,在何时薨逝,是否奉安孝东陵等问题,目前均无明确解释,有待今后对史料的继续发掘。
第四节 清世祖顺治帝的“东宫皇妃”
[考证“东宫皇妃”孔四贞]
顺治朝在顺治十三年时,新创设了“皇妃”和“九嫔”两个位分等级。同年六月,世祖下达上谕说:“今先册立东西二宫皇妃。应行事宜,尔部即照例酌议具奏。余著候旨。”3即将“皇妃”明确为“东西二宫皇妃”予以执行,而“九嫔”则被暂时搁置。同月,世祖又下达上谕说:“奉圣母皇太后谕:定南武壮王女孔氏,忠勋嫡裔,淑顺端庄,堪翊壶范,宜立为东宫皇妃。尔部即照侧备办仪物,候旨行册封礼。”此处之“定南武壮王女孔氏”即是孔有德之女孔四贞。根据《世祖章皇帝实录》记载,礼部原定于在八月十九日将孔四贞册封为东宫皇妃,但是世祖的异母弟和硕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在当年七月
——————————
1《口奏绿头牌白本档》,康熙元年八月初九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2《口奏绿头牌白本档》,康熙元年八月初七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3《世祖章皇帝实录》卷102,顺治十三年六月甲申条,《清实录》,第3册 ,第788页。
初三日薨逝,世祖称:“以和硕襄亲王薨逝,不忍举行。命八月以后择吉。”1改为八月再行拟定册封日期。而时至八月,世祖只在二十二日奉孝庄文皇后之命将董鄂氏立为贤妃,2即后来的孝献皇后,全然未提及“东宫皇妃”孔四贞之事。顺治十三年十月到达京城的朝鲜麟坪大君在其所著《燕途纪行》中提及:“初十日甲申……金汝辉来谒,细问燕京事情,答以:……西宫正后,拣孔王有德女四贞,册封当在岁翻,而容色绝美云。”3“十九日庚寅,金汝辉来谒,又问阙中事,答以:……西宫皇后,孔有德女,拣在别宫。”4而在清代官方史料中,则称孔四贞最终嫁与孔有德的属下孙延龄为妻。此处简单梳理孔四贞之情况如下。
在清代官书的记载中,孔四贞为定南武壮王孔有德之女,顺治九年五月,孔有德被李定国击败回城后,“敌夺城北山俯攻,有德令其孥以火殉,遂自经,妻白氏、李氏皆死于火”。全家除一子孔廷训逃走被俘以及一女孔四贞逃出之外皆死于此。顺治十一年六月,孔四贞随着孔有德的灵柩到了北京,世祖厚葬孔有德,对孔四贞“赐白金万,视和硕格格食俸”5。顺治十三年六月,准备立孔四贞为东宫皇妃,从八月则不再提及此事,而“旋嫁有德部将孙龙子延龄”6。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乱爆发,孙延龄于次年响应吴三桂而叛清。后来,一方面孔四贞一直心向清廷,另一方面随着局势的变化,孙延龄也有心归降。康熙十六年三月时,根据傅弘烈上奏,孔四贞曾经向傅弘烈说:“无刻不以太皇太后为念。若降恩纶,赦孙延龄罪,封孔四贞为郡主,则可以成事。”于是圣祖下令“招抚孔四贞”7。最终孙延龄投降之事暴露,在桂林被杀,孔四贞则回到北京度过余生。8
而在野史中,孔四贞的生平更加复杂,与孙延龄的关系也更为多样。现引《吴耿尚孔四王合传》的记载如下:
——————————
1《世祖章皇帝实录》卷102,顺治十三年七月乙卯条,《清实录》,第3册 ,第791、792页。
2《世祖章皇帝实录》卷103,顺治十三年八月庚子条,《清实录》,第3册 ,第807页。
3[朝鲜]麟坪大君李:《燕途纪行》,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2册 ,第157页。
4[朝鲜]麟坪大君李滔:《燕途纪行》,林基中编:《燕行录全集》,第22册 ,第166页。
5谨按,虽然孔四贞在一些文章中被渲染为“清代唯一的汉人公主”,但是实际上她只是有“郡主品级给俸”的待遇而已,与事实上的“郡主”都有相当的差距,更不是“公主”。
6以上皆见《清史稿》卷234,第31册 ,第9402—9403页。
7《圣祖仁皇帝实录》卷66,康熙十六年三月戊寅条,《清实录》,第4册 ,第843页。
8《清史稿》卷474,第42册 ,第12860—12861页。
有德纵火焚其府,向北再拜,拔剑自刎死;家口一百二十人皆被害。子寻为定国军士所诉,死于安隆。女亦见获,以年幼,羁养军中。……其后李如春、线国安收集溃兵,大破定国之众,广西复平,有德之女得归。守臣具疏以闻,世祖与太皇太后悯有德殁于王事,其子庭训已见杀,止遗一女,令送入宫为太后养女,名孔四贞。及四贞年十六,太后为择佳婿。四贞自陈有夫,盖有德存日,已许配孙偏将之子延龄矣。圆下诏求得之,奉太后命为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