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二更稍等)(1 / 2)

加入书签

鹤龄听完章姑娘父母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事情后说道:“没有人天生喜欢吃苦,当有个人愿意陪着一起吃苦的时候,不论有多不合适,都会格外的珍惜。同甘时正好相反,无数人都想上来分一杯羹,他们或温柔或体贴,任君挑,任君选。一旦有了选择,谁又还会愿意将就呢?”

鹤龄说话时候,一直盯着弦月,他担心弦月恢复身份后会反悔,就是担心当她有了其他选择,不再需要他后,还会不会坚定地选择他。这事其实不关乎男女,只有弱势的一方才会担心被抛弃。

章姑娘点点头,觉得鹤龄说的有几分道理,只是,也有吃着软饭还不安分的男人。

“吃软饭”三个字让鹤龄额上青筋跳了跳,其实他早已有所预料,若不能与弦月比肩,那么“吃软饭”三个字就会与他如影随形。

弦月察觉到鹤龄的异样,下意识伸手去握他的手,却是忘了自己现在是灵魂状态,魂魄从他手上穿了过去。

看着抓空了的手,弦月说:“或许决定彼此能不能长相厮守的关键不在于爱还是不爱,而是在于需不需要。你需要的我有,我需要的你有,在这基础上的爱情,才能够决定两个人能不能相守一生一世。一旦需要的平衡被打破,爱情便会土崩瓦解,那么弱势的一方一定伤得更重。”

弦月觉得,在一段感情里,身份和地位不能决定强弱,而是谁更容易放下,谁更容易重来,谁受到的伤害更小,谁才是更强势的一方。

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规矩给了女子太多的束缚,所以相较于男子,女子总是更弱势的一方。如果世人对女子能有对男子一样的宽容,如果女子也能够拥有能够自由休夫、和离、再嫁的权利,那么就不会有这么多弱势的女人了。

“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弦月企图与章姑娘说明白。当一段感情走进了绝境,与其委曲求全,苟延残喘,不如相忘于江湖,各自安好。比起杀掉那些负心汉,不如去帮助那些被诸多规矩束缚住的女人去追寻新的生活。

“你说的轻巧,他们两人倒是忘了,那孩子呢?孩子怎么办?”章姑娘问弦月。“等他们双方另外成家,之前的孩子就再也没有家了!”

章姑娘激动了起来,方才帮着一块儿做戏的女鬼听见声儿,赶紧飘来相劝,暂时将章姑娘带走了。

等章姑娘离开,其中一个女鬼告诉弦月:“章姑娘死后没多久,她母亲便在家里人的催促下另外改嫁了。前几年那女人还会来庙里看看章姑娘,后来另外生了几个儿女,来的便少了。再后来,他们一家子都搬走了,只留了些银钱给附近庙里的师傅,让他们逢年过节的时候,帮忙到姑娘庙里扫扫灰,给章姑娘上几柱香。”

章姑娘一面恨父亲抛弃了她和母亲,一面又埋怨母亲改嫁,让她彻底成了个没着落,无归处,爹不疼,娘不爱的孤魂野鬼。

“她娘不爱她怎么可能花银子给她盖姑娘庙?又怎么会花银子让附近庙里的师傅逢年过节来给她上香呢?”

“我们也这么劝过她,她死了,她娘的日子还要过,能对她做到这般已经是极好的了。可是她听不进去,我们也没办法。”

别过女鬼们,弦月飘着与鹤龄回了客栈。

等回到自己的肉身里,夜已经深了,安娘子还守在弦月身前,床边放了个小灶,帮弦月温着一碗鸡汤,以便她清醒过来便能够喝到。

弦月想,安娘子这样会照顾人,做她女儿肯定会很幸福。于是便将章姑娘的事情说给了她听,想听听她作为个母亲,对此是个什么看法?

“你不如带章姑娘去见见老齐头的几个孩子,问问他们对父亲招妓回家是个什么态度。”

弦月默了,街坊邻居都知道老齐头招妓回家,当着老齐头的妻子行那苟且之事,他儿子女儿不可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没有来阻止呢?

看见鹤龄打了洗澡水上来,安娘子便先走了。

弦月起身脱去衣裳,光着身子坐进了热水里,鹤龄没有走,与以往一样,拿个小瓢坐在一旁不停地往她身上浇水,时不时用手捏捏她的身子,摸摸她的乳儿。

弦月看着鹤龄,突然问道:“一直都是你在体贴我,满足我的需求,你需要什么,我好像不知道。”

鹤龄想了想,“我大概需要被人需要吧。”

暗卫是刀,宝刀要有英雄配,跟个好主子,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不枉费一身好武艺,就是他们毕生最大的追求了。落难的弦月,想要复国的公主,恰好满足了他的需要。

鹤龄说:“我觉得你刚刚那番话说的很有道理,只有需要与被需要的爱情才能够一生一世,你现在需要的我给的起,等你恢复身份后,作为一国公主,你需要的,恐怕我豁出命去也给不起了。到那时候,咱们能做的,就只有相忘于江湖了。”

弦月轻轻眨了眨眼,眼泪吧嗒落进了洗澡水里。

“我刚刚在想,如果不是我,而是另一个女子与你日夜相对,历经磨难,你是不是同样会喜欢上她?”

鹤龄伸手给弦月擦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