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9节(2 / 3)

加入书签

她会拿捏男人吗?

也不太会,她毕竟在里面什么也做不了。

那她到底凭什么?

看守的今日才有点明白,“山人自有岫玉开,今儿我才知道,您是城隍庙的旗杆儿,独一份儿的!”

他看守这么多的人,接触过的人不算少,有的性格一看就很好,有的脾气一看就急躁。

扶桑她呢,慢。

脾气慢,性格慢,不温不火地,给人看不太出来什么,平庸至极。

性格不是最热烈的,不是最平易近人的,但是她就很稳。

一个字,稳。

占进了,现在还能稳得住,还能去研究一门学问,还能笑着双手打算盘儿。

这样的隐忍个性,自我消化情绪的能力,自己跟自己玩儿的这个精神头,难得。

她不寂寞。

她自己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处境,她自己的人生,自己很得趣儿。

日本人要吃西瓜,在外面喊,看守的小跑着去,推着板儿车,去城外买西瓜去。

扶桑又安静地坐在桌子前,靠着木窗。

她自己一会儿趴着看云,一会儿撑起来下巴看光影,什么也不想做,绝大多数时候在发呆。

她比之前变得更沉静,她觉得得变化一点儿,既然要打攻坚战,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她试着接触任何可以接触到的人跟事物,这样一个浅浅地想法在心里闪现。

这里别的没有,狱友很多。

自古真诚交朋友,她认识很多朋友。

并善于学习各种长处,比如说一个狱友学狗叫很像。

几个人会跟着学,她才知道这个是有发音技巧的。

每个人,优缺点在仔细思考的时候,都会出来。

扶桑很善于安静地观察人,也很善于学习。

她开始微妙地打磨自己,一天又一天,甚至夜里还要研究学习到十一点十二点钟。

宋旸谷给留很多很多钱,他的工资都搭在扶桑这里,看守的每个月都是一封信,里面带着汇款。

她甚至学会了绣花织毛衣,大把空闲的时间,在这里,她度过了人生最悠闲,心里事情最少的五年。

五年的时间,她刚好三十岁。

三十岁而已,她觉得这个年纪很好。

宋旸谷在前两年的时间里每周都从上海到南京,整整两年。

后面三年的时间,他在香港,她在南京,再也没有见过。

他有时候来书信,有时候没有书信,全世界都在打仗,全世界都是硝烟,整个土地都打起来了,他跨越不了火线,也无法再进入沦陷区。

如果四十岁出去的话,四十岁也很不错。

虽然日本人不会让他们吃这么久的闲饭,可能因为负担太重直接埋了。

她有点想不起宋旸谷的样子来了,很遗憾,没有一个照片留念一下。

她看着日本人的报纸,南京在日化,日本人的电台,日本人发行的报纸,日本人的西图澜娅餐厅,还有日本人收养的战争遗孤,日本人也渐渐得出来一些坐天下的心得。

她在那个圆润的书桌前,甚至能听到枪声。

夜里能感受到地面的震动,城外在打仗。

国内现在在混战,跟日本人终于,打成一片了。

前面十年,我们不断地丢盔卸甲,慢慢地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然后又慢慢地开始丢城让土,因为打不过,打不过,只能被人家抢走。

那么剩余的部队,只能围绕着城市转悠,不定时打打,或者联合起来出出气,打不回去也涨涨士气。

随着国内半数以上的特大城市都被攻占之后,我们的人几乎都被挤出了城市,大家开始很气,很沮丧。

但是打了十年的经验教训,也慢慢地摸索出来了,现在你们在里面守城,我们反攻了,当初你们有炮有坦克,现在我们也有了,而且我们城内有很多内应,那我们是不是更好操作一点了呢?

十年之后的现在,形势就开始慢慢地扭转了,敌强我弱,丢盔弃甲,到现在势均力敌,攻坚持久战,看谁熬得过去。

日本就熬不太下去了,为什么?

他不是一家在打,他好几个战场,远东是一个,他还很出鬼地跟德国联手,俩人想着天下无敌的,所以把苏联人得罪的很够呛。

因为侵犯我们的时候,苏日之间有约定,只打中国,不打苏联,友好的关系。

但是日本跟德国联手了,德国当年在打英国的时候,反水去打了苏联,导致了全世界范围的内战开始。

苏联才意识到日本的野心,意识到南边日本的威胁,不愿意日本在远东地区占尽便宜,一家独大。

宋旸谷很关注时政,每个人现在都很关注,他看见苏联出兵打日本了,自己就笑了笑,二太太在一边吃早点,他这两年变得孝顺许多,会跟她讲,“苏联出兵,那么日本人就会怕,他们打不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