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节(2 / 3)

加入书签

得那个男孩子吗?他讲爱吃大米,能吃一盆,他昨天晚上要我给他蒸米饭,非得蒸一大盆。”

说着说着就笑了,梦里都缠着你蒸米饭。

笑着笑着就哭了,做鬼了还惦记这一口吃的,他就没吃过晶莹剔透的大米,四川缺米。

她病了,宋旸谷知道,这种心里创伤,你梦见死去的人还跟活着一样,不停地出现在你梦里,然后突然就全没有了,接受不了。

她每天早上起来都讲做梦,他就一直在听,许老官都发现不对,“这个是打仗病,到底是个女人,心思细的很,其实习惯就好了。”

这个病怎么治,军队里面的话,就是多打几次就好了,打麻木了,再也不怕了,见到鬼都能唠嗑,才算是真正的兵油子呢。

宋旸谷不干,他觉得四川这边环境不好,要跳出来的,家家户户哭丧挂白布,许老官依旧活得挺坚强的,招兵买马,家乡人依旧给他灌酒,英雄回家,一个人也得端酒喝。

他牛皮吹得飞起,老跟宋旸谷讲以前出川的时候,“后援会给钱,给横幅,十米那么长,几个人横着拉,出川的气势大的很。”

你知道什么叫夹道相迎,夹道欢送吗?

就是这个气场很有面儿的,“脸上很有光的,我当初说,怎么带出去的,怎么带回来,出人头地。”

结果三年又三年,老家家家户户挂白布,只不过这次回来只有英雄酒,走的时候锣鼓声声,狮子闹腾。

扶桑安慰他说,“打仗嘛,没有人怪你。”

许老官点点头,他穷酸而撂倒。

没说的是,上面对这一次他打的很不满意,一场仗下来,打的人都没了,还不满意,许老官揣着那份文件,他无所谓,但是跟着他的人,连个英勇的名号,在死后连论功行赏的资格都没有。

宋旸谷回头的时候,眼睛就瞪大了,一个健步往后去拉,“别——”

还没出口,只一个气声。

“砰!”

就看见人蓦然倒下来,跪在家乡门口前面,像是一座光秃秃的山,只有石头跟骨架一样的。

轰然倒塌。

扶桑捂着嘴,眼泪水一样地下来。

不至于,不至于啊。

他在回川之前,据说去了一趟重庆。

想要抚恤金,要东西,再东山再起的。

走的时候还是意气风发的,回来跟宋旸谷一起回川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根据妞妞后来的描述,许老官去重庆方面,没有想象之中的犒劳,反而承受了汉中腰线失守的迁怒与责任。

具体不详,因为他的参谋在突围的时候,护着他中枪倒地,他没有一个像样的文书跟随他去重庆,没有人知道详细的经过。

当年项羽,乌江自刎,大概也是如此心情吧。

--------------------

宋胜男

宋旸谷跟扶桑, 到了四川之后,突然就沉下去了,推不动了。

他们两个去吃市井火锅, 很辣, 辣的两个人流眼泪, 要吃红糖冰粉,一人一大碗。

只闷着头吃, 吃一会儿,两个人放下筷子,再吃一会儿冰粉, 跟当年在北平吃的味道,不相上下的, 四川人开的火锅店,想是都好吃的。

吃完一碗,宋旸谷问她, “还要吗?”

“还想吃。”

那就再点一份,“来两碗。”

店家就看着, 很少见夫妻两个人, 吃这么长时间的,吃会儿聊一会儿,扶桑问他, “什么表彰?”

许老官是自裁,重庆方面开始不重视, 但是到底人言可畏,特地敲锣打鼓地到四川送了牌匾, 送了抚恤金, 还有荣誉。

“一等功勋, 拨款两万元,他儿子很多,大房那边的孩子,接到重庆去扶养。”

剩下的至于许老官要求的,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他的兵,家属每人也分了体恤金。

不多不少,够吃一顿猪肉的。

他看着扶桑,不太想提这些的,他觉得她还得少接触这些信息,为什么留四川一段时间,就是想缓和一下,从南京出来之后,他觉得扶桑太疲乏。

吃完一身的味道,许太太要开欢送宴会,送自己的小儿子去重庆那边,邀请宋旸谷去,还有许老官当年在川的顾旧。

一边擦眼泪一边跟扶桑说,“我舍不得他去,他老汉儿才没有了,出川做什么去,以后难道还要去打仗,跟那边走的近,倒也是大好的前途,可是我宁愿他留在四川。”

但是留在四川有什么用,这么一大家子人要吃饭,她儿子不去,那下面小妈的儿子也要去的,许老官留下来的这点残余的福气,她不愿意便宜了别人。

送着去重庆那边培养,以后也要混的好,“可惜我们就是上面没有人,他在的时候就骂,朝中无人就跟后??x?娘养的一样。”

说得恨恨。

她比许老官年纪还大不少,平日里看他也跟弟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