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节(2 / 3)

加入书签

联系,也是力劝回香港这边,这边的话,往返美国也很方便的。

二老爷从巴拿马回来,他身体也不好,年纪太大了,也不能在外面苦钱了,卷着钱就回来了。

话直接很明白跟扶桑说,“这么大的家业,这么多的钱,给谁?”

不给我孙子给谁?

你就是生个孙女出来,只要是宋家的孩子,都行,不挑。

至于你说布谷是他孙子,他承认,但是不亲。

血脉意识就很强。

自己天天研究报纸,日本发起了太平洋战争,打了美国,美国现在对日本宣战了。

先前美国态度是很暧昧的,现在好了,强势参展,紧接着,我们也对日本宣战了。

是的,虽然打了很多年,但是我们没有对日本正式宣战,一直是被日本摁着打的,如今底气不一样了,我们也宣战。

这就意味着,你死我活的局面,相当的明朗。

他甚至替儿媳妇家里考虑的很齐全,他托关系去接人,把扶然一家全部到香港来,他安排工作出路,什么都不用发愁的。

而且内地的话,真的没有一个好选择,一直在打。

扶桑笑了笑,“爸爸,不是这个原因,我们在这边很好,他事情很忙的,我们觉得很有意义,等之后,我们还是决定去美国,去那边看看,对我们发展比较好。”

现在的话,两个人觉得自身的发展,到了瓶颈期了,自己能感觉的到,你太舒服的状态,有时候会觉得空,人生太空了,想要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的。

扶桑当年去日本,冲击力就很大,那时候还没打的这么乱,日本过的什么日子,对比很强烈。

宋旸谷这些年,也看租界的生活,人家国外到底喝的是什么样子的牛奶呢?

他们两个乡巴佬,打算去看看,学学,闯荡闯荡。

就是很简单的原因,你说当家长的,最喜欢最不能阻止的,就是孩子的进步是不是?

二老爷就改口了,跟小洪先生见面,也跟小洪先生讲,“我之前讲过的,我儿子很优秀,但是我儿媳妇更优秀的,比我儿子好很多,两个人,你看,要去美国进修,要自考大学。”

大学什么玩意?

当年大老爷也办过,很高级的,我们的大学,一开始办的时候,虽然起步很晚,但是全部跟国际接轨的,请外教配套设施之类的,我们对教育这一块儿,国人都很高标准很下血本。

抗战时期保护的第一批次,也是学校,多少学校也跟着时局南征北战,不断难迁呢。

他听了其实,很欢喜的。

小洪先生给宋旸谷治的够够的,这个人他觉得跟个牛犊子一样,想法太独立了,家里面是完全安排不动的,也搞不懂为什么儒家教育出来的孩子,不遵从孝顺。

按理应该很在乎家庭的,结果人家是在乎家庭,但是只在乎自己太太,跟二老爷开玩笑,“林小姐知道不回来,定是要伤心的。”

二老爷笑笑不说话,喝茶。

我儿子又不喜欢你,你伤心你的呗。

我们家有儿媳妇,要不要二房的话,他们自己说了算。

喝一下午茶,鱼承恩陪着他一起散步回家,香港这边烟火气很浓的,到傍晚的时候人来人往,热闹里面显得亲近而温暖。

用小洪先生话讲,人人都很努力赚饭吃的,机遇也很大的。

有蚝烙一锅,热气腾腾地裹着鸡蛋,上面一层葱绿隐约。

“要一盒。”

经常来买,“宋先生最近没有见到您?”

二老爷很和气,他像是个和蔼的人话家常,“小宋先生太太怀孕了,我总要关心的,他们又不归家在外面玩,年轻人劝不动的。”

一份蚝烙很??x?多,他边走边吃,到家时候还有一半,二太太看见他这样子就烦,这么大年纪的人,规矩都学狗肚子里面去了吗?

要在街上吃东西,真的越活越没有规矩。

二老爷也不想看她脸色,也不管。

二太太就喊着自己要去美国,真的,她这辈子,做梦都想跟儿子在一起啊,天天看着儿子,也不觉得儿子烦人了,就喜欢靠着儿子近一点。

“我去带孩子,他们没时间照顾的。”

结果商量来商量去,扶桑跟宋旸谷是八月份去美国的,然后孩子呢,人家干了一个什么事情呢?

孩子生完之后,等满月了,鱼承恩亲自去把孩子接回来的。

当年布谷怎么来家里带的,这个孩子就怎么来家里,只不过一个用篮子,一个用小推车。

名字都没有取。

两个人都不想费脑子,真的,学习很累的,两个人课余还要去做兼职。

宋旸谷做的就是财税的,他现在还是在做这个。

扶桑也跟他一起,金融不分家的。

两个人,一个打算盘出身,一个儒学出身的,现在都在修金融。

并且信誓旦旦要赚钱,对钱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