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1节(2 / 3)

加入书签

好的孩子啊,他有些烦躁,又压制住,“先走,等我有空去找你。”

他听动静,大家伙儿都起来了,怕给扶桑知道了。

人家不愿意走,还要讲几句,最起码再看看孩子,结果宋旸谷就发飙了,他本身胳膊就疼,“不要影响我家属,我太太马上要起床了,最好不要她看见你。”

大柳拉着人就走了,出去的时候也是劝一劝,就战乱年代,孩子丢了的或者放在老乡家里寄养的,绝大多数都联系不上了,骨肉分离的事情很多。

布谷的爸爸的话,也是个无名英雄,他妈妈是非常坚定的有信念的人,最后也是被叛徒出卖给日本人吊上去的。

宋旸谷所有人都没想到布谷爸爸还在,这些年一直在找扶桑的,人家知道孩子当初田有海给扶桑了,昨晚上听见消息,人家跑来了看,正好看见孩子们在看舞狮的。

没敢认,先找宋旸谷的。

宋旸谷这边态度呢,就有点勉强,人家那边呢,也再婚生子了,有孩子,大柳回头跟宋旸谷说的,“好好商量一下,也不一定要回去,那边有三个孩子,也都是男孩儿,但是就是惦记着,不行的话,当亲戚走动下也是好的。”

大柳做事跟他师傅不大一样,柳先生孤傲,大柳要干脆很多,做事情这些年很有规章。

--------------------

试探

宋旸谷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 看院门口的壕沟,人家有在挖,他跳进去一起。

“你行吗?”有人仰着脸笑着问, 嗓门清澈又宏亮。

宋旸谷折起来袖口, “我怎么不行的?”

拿起来一把铁锹就开始产, 他当初跟着许老官,是挖过战壕的人, 战壕这样的工事建筑布置,跟这个防空洞一样复杂,挖的弯弯绕绕的, 这个的话大家都在挖,但是不一定好用, 但是积极性很高,挖就是了。

北边的情况很严重,就跟之前说的一样, 政治就像是个小孩子,他们在不停止的利益纠纷中, 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立场。

早前北边还帮我们打日本, 如今几年过去,蜜月期就结束了,进入了陈兵边界线的备战状态, 就连首都都要做好随时再来一战的状态。

我们百废待兴,我们众志成城, 斗志昂扬,但是我们绝对不怕事儿。

抗战这么多年, 全国人民的意志力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能跟日本人打, 那么也能跟苏联继续打,谁也不要怕,撸起袖子来只能自己打,这是我们挨打这么多年,最深刻的一个道理。

没有所谓的公平正义,扶桑为什么要捞钱,她为什么不在国内做呢,在国内做做早些年的时候,就不忍心,赚富人穷人的钱也好,都是自己家里的钱,不如去国外了。

所谓的公平正义,是靠国人自己的强大去争取的,裁判在世界上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人,我们自己强大了,我们自己去主持公道,我们自己要的东西,自己去伸手得到。

很缺钱,扶桑这辈子在做的事情,就是赚钱,攒钱,她花多少?

她连自己的房产物业都没有一套,连自己的??x?小孩都没有考虑一下,宋旸谷有时候都觉得她苦难太多了,苦难太多的人一个特点,就是豁达,心胸的宽敞。

有时候他都肉眼可见地看得到,觉得自己太太很辛苦,人家问扶桑跟小孩子,宋旸谷就解释,“很辛苦,她平时不太休息的,现在回家里睡一会,比较踏实。”

孩子最好也不要起来,不然的话,满院子的跑,吵死了。

宋旸谷挖的像模像样,就是翁荔英出来也多看一眼,笑了笑就烧火去了,看看,宋家的孩子,也会抗铁锹,她也能烧火。

一会儿出来问宋旸谷,“你们都吃什么啊,我给做,孩子吃面条行不行?”

大力听见了接话,“别忙活,我昨晚上说了,早上起来擀面条的,一早起来就做好了,等着孩子醒了我就开始煮,到时候给您端家里来。”

翁荔英这些年,靠着大力照顾很多,不然家里没有一个外面跑的,针都买不来家里,她跟大力很亲,比看自己家里亲侄子都要好,“行,那就听你的,我再煮一锅稀饭,有咸菜,吃着也好吃。”

早上起来少不了稀饭的,没有习惯也要喝豆汁儿,豆浆是不太喝的,现在公私合营改造,胡同口卖馄饨油炸鬼的,也都在早餐店里面干伙计了,有一份正儿八经的营生,按时按月的拿工资。

她要去,但是觉得没必要花那个钱的,一个人生活时间长了,便不知不觉地节俭,不知不觉的清淡下来了,无欲无求的。

等九点钟的时候,扶桑就起来了,她最晚最晚,九点钟也休息好了,她醒了,宋旸谷洗洗手,就把孩子都拉起来,桌子上围着满满当当的人,一个桌子就快摆不下了。

小荣挨个给端面,三个孩子一人一碗,面条在盆里面长长的,淡黄色的里面加了鸡蛋揉面的,这样劲道又不容易断,手擀面他们是没太吃过的,家里没有人做。

布谷能吃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