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三章黎城诗会 гó щ п8.čóм(2 / 3)

加入书签

青州能够与之相比。”

万梦年对上她的目光,忍不住放轻语调,“那殿下可还记得,月桃诗人的自注有言‘历代以来,诗从世风,词随……’”

“词随民意。安良者吟吟,登云而豪歌;愤世者戚戚,溺海而悲鸣。”

他这话当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黎城安宁了很多年,再加上这些公子哥还没见识过民间疾苦,可谓是看到水涨就是船高,不知上游堤溃,哪能从字里行间联想到其他深刻的内涵。

萧鸾玉欣然展颜,一扫失望之色,“全州民风开朗安逸,沉浸辞藻华丽之流,我以怪诗试探他们,确实是弄巧成拙了。”

他被她的笑容感染,忍不住弯起嘴角。

“你们暂且在此等候,我去凑个热闹。”

万梦年目送她离开,只有段云奕摸着脑袋在原地嘟嘟囔囔。

先前萧鸾玉了解到云松楼分为两层,与文家结交甚好的大多被安排在二楼厢房,相对而言关系平常的就坐在一楼茶厅,而这些人恰好也没有收到半月前的晚宴邀请,并未见过当今太子的模样。

于是,当萧鸾玉来到茶桌旁,他们没有一个认出她的身份,仍然拿着毛笔,讨论个孰优孰劣。

“陈兄,你这句还是不够工整,‘箫声’和‘余音’既对不上词意,又压不上平仄。”

“那不如用‘乱箫惊四座’?”

“……还是没压上平仄。”

“或者把‘余音’改成其他的?你快帮我想想。”

两位青年提笔改了又改,半天没想个更好的法子。

“把‘余音’改成‘鹤唳’如何?”

“箫声惊四座,鹤唳绕六梁……把‘箫声’比作‘鹤唳’,既有意蕴,又压平仄!”陈钧一拍脑门,看向来人,“哎?你是哪家的小少爷?”

萧鸾玉迭手行了平辈礼,“皇家。”

“黄家……”陈钧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黎城有名的大户,分明没有姓黄的,只是看她这副衣着衿贵的模样,恐怕来历不浅,“黄少爷大抵是第一次参加诗会?”

“正是。”

“阁下年纪虽小,用词精深。我正好认识一位朋友也有几点疑惑,不知阁下可愿指教一二?”

萧鸾玉在一楼转了半天,就等着有人主动把她拉进圈子,当然不会拒绝这样的请求。

只是陈钧的这位朋友似乎有点难找。

“黄少爷等等,我再瞅瞅。”他带着萧鸾玉走了好一会,终于瞧见了角落边缘的身影。

“小陆,小陆……”陈钧过去叫了两声,仍是没得到回应,直接上手拍了拍他的后背,“陆兰舟!”

“若鸿?”一身素衣的少年迟钝地转过身,“有要紧事吗?”

陈钧使了使眼色,“咳,快把你的诗拿来。”

“我,我没写诗……”

“那你写了什么?”

陆兰舟慢吞吞递出一沓稿纸,“我写的诗论。”

“你平时不是经常咬文嚼字、难以下笔吗?今个我请来一位贵人过来指点你,你怎就不写了?”陈钧恨铁不成钢,接过了稿纸也不太想看,但是他一转头,又发现萧鸾玉的视线已经黏上了这篇诗论。

“黄少爷对诗论也有研究?”

“请让我看看。”萧鸾玉语调客气,陈钧想也不想就给稿纸交给她。

这时,陆兰舟总算注意到多出来的一个人,向他询问道,“若鸿,他是……”

陈钧做了噤声的手势,拉着他走远了几步。

“这位少爷不是黎城人,能够被文府邀请来此,多半在全州也有不得了的背景。”他压低声音交代清楚,“如今局势混乱,今年的乡试都不办了。你想出人头地,就要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

“怎么抓住?”

“……就赶着上去说些人家爱听的。”陈钧真想敲敲他的榆木脑袋,“看在咱们同是景城老乡的份上,别怪老哥我没提醒你,此‘黄家’说不定就是彼‘皇家’。”

这么一说,陆兰舟也明白了关键,只是他不太自信地挠了挠手心,“既然是那位,恐怕更加看不上我……”

瞧瞧这呆头呆脑的小子,陈钧真是两眼一黑,“你得争取,争取懂不懂?”

“两位,说完了吗?”

萧鸾玉冷不丁的一句话让两人吓了一跳。

这茶楼人声嘈杂,她听不清他们的窃窃私语,也能猜到个大概。

“黄少爷可是对诗论有所指教?”陈钧说完,暗地里扯了扯陆兰舟的袖子。

“……请,请指教。”

“指教倒是没有,只是想问你,你怎么会把‘金梁’写成‘钱粮’?”

“可能是写错……”陈钧刚帮他解释了一句,再看那稿纸上好几处“写错”的字,立即不说话了。

“不是,不是写错。”陆兰舟发现她的眼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嘲弄,鼓起勇气说出心里话。

“文小姐说这是神算子递呈文府的诗文,定然暗藏乾坤。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