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3节(2 / 3)

加入书签

头,山腰上有个庵堂,而再往上,山顶上有一个寺庙。

来都来了,明月就想去山顶上走一走。

寺庙中有一大片枫叶林,每到秋日,景致不错。

如今是夏日,枫叶林里特别凉爽。就连二老,有时候兴致来了,也会去林子里走走。

顾秋实陪着明月去了山上。

父女二人之间,客气有余,亲近不足。明月不知道该怎么和父亲相处。

山顶的寺庙离山庄后门不远。

而这个山庄不像是别人家的那样大多数是用来种植蔬菜瓜果,因为梁家二老在此长住,这里更像是一个别院,前前后后修了十年,假山鱼池,小桥流水,样样齐全。

明月第一回来这里,一路赏着景上山,父女俩一前一后走着。

到了山顶,看着底下的云海,明月心情很好:“爹,你对我真好。”

顾秋实轻咳了一声,倒也不是单纯陪明月过来,而是他自己也想来走走。

下山时,明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顾秋实跟在身后,手中抓着一把折扇摇着。

再有几天,寺庙中有灯会,好多想要来求神拜佛的人都会等着灯会的时候一起来,下山时,路旁几乎没有人。

忽然,就在前面的明月哎呦一声,然后就让身边的丫鬟去救人。

顾秋实听到动静,快走几步,一眼看到有个带发修行的师太,背着个篓子,摔得头破血流,人都昏迷不醒。

明月身边的两个丫鬟已经上前去扶人,她们没什么力气,男女有别,胡林他们也帮不上忙。

不过,顾秋实认为,在小命面前,名声是小事,他刚想上前,明月已经跳了下去。

“爹,人还有气,呼吸还算平稳,让胡叔去喊人帮忙。”

此处离庵堂还有三里地,但离梁家的庄子后门只有半里。胡林估算了一下距离,去了庄子。

大夫和婆子来得很快,彼时明月已经带着两个丫鬟将人抬到了路上躺着,顾秋实也已认出了昏迷的人,正是周氏。

大概是因为没生过孩子的缘故,周氏肌肤白皙,看着不显老,只是一双手很粗糙。

也是,那脑子里装着不少草……既然都跑到这里来割草了,多半是因为庵堂附近的草已经割完。

当初两人相看过,还没到问名,梁昌平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大夫赶到,把脉过后表示她伤得挺重,虽然发现得及时,呼吸平稳,不至于有性命之忧,但也要好好养上一段时间。

明月有些为难:“爹,咱们是把人送回庵堂,还是带回庄子上?”

“带去庄子。”顾秋实看了一眼周氏那那是老茧的手,想也知道回了庵堂多半得不到好的照顾。

一行人浩浩荡荡将周氏抬进了庄子,顾秋实没有吩咐人去庵堂报信。

周氏当日没醒,倒是晚上的时候,庵堂那边来了人。

来的人是周夫人,也是周是的母亲。

周夫人比梁母要年轻两岁,但看着却很是苍老,脸上皱纹深深,手上也有不少茧子。当初还在城里时,两人就认识了,周夫人进门之后,对着梁母纳头就跪。

梁母惊了,急忙上前把人拦住:“不必如此,你这是做什么呀?”

周夫人未语泪先流:“若不是你们出手搭救,我女儿怕是……我怕是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大恩不言谢,我也拿不出像样的谢礼,唯有一拜,以表心意。”

梁母不允,愣是将年近五旬的周夫人扶了起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周姑娘经此一难,后半生一定会平安顺遂。”

周夫人擦着眼泪。

她们母女这些年在安堂一日日熬着,看不到翻身的希望。平安顺遂……不过是奢望罢了。

“先别回庵堂了,就在这里住下吧,等周姑娘好转了再说。”梁母都摸到了周夫人手上的老茧,猜到母女俩在庵堂里的日子不好过。

周夫人不怕吃苦,但她不想折腾女儿。

“那我就厚颜留下,梁夫人大恩大德,我……”

“不说这种话。”梁母起身,“我带你过去。”

顾秋实也站在旁边,跟着一起去探望周氏。

周夫人看到头上包着布,满脸苍白,连唇上都毫无血色的女儿,心痛得无以复加,扑到床前握着女儿的手:“玉宜……玉宜……你千万不要有事,我……我……要是你出事……娘还怎么活啊?”

她哭得伤心至极,顾秋实听到她喊出的名字,心都跳了跳。

他侧头吩咐:“胡林,这屋子有点闷,床上的帐子都旧了,一会儿找些鲜亮的颜色来换上。”

胡林愕然。

说实话,这屋子里的摆设和床上的帐子确实需要换,因为周家母女这么多年住在庵堂,身上也穿着师太独有的素袍。

她们虽然不是方外之人,也算是半个出家人。不应该用这些鲜亮的颜色。

胡林得知周氏要留在庄子里养伤,都让人去库房里翻素帐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