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时身后传来了脚步声。
他回头看去,便见到亦失哈拿着两份奏疏走进了武英殿,并从容作揖:“奴婢参见陛下,殿下。”
“殿下,这是吕宋和海军都督府送来的奏疏。”
亦失哈将奏疏递给朱高煦,朱高煦先打开了海军都督府的奏疏,看过后才松了一口气。
“怎么了?”朱棣询问朱高煦,朱高煦也递出奏疏道:
“朝廷需要草木灰,而从南洋、东北起运的话价格又太贵,江南又无充足山林,因此儿臣便将目光放到了小琉球(台湾)上。”
“小琉球还是一片原始,虽然面积不算大,可由于降雨充沛,岛上植被丰富,用来焚烧草木灰不仅能方便日后开拓,也方便解决草木灰问题。”
“草木灰、木炭,这些都算是不错的资源,可以解决江南百姓的农业和薪火问题。”
“此前儿子最为担心的就是岛上的疟疾和瘴气,不过随着第二次下西洋展开,朝廷也将会从东洲获得可以减轻疟疾症状的药材。”
“不是说第三次下西洋才能获取吗?”朱棣皱眉询问,朱高煦却摇头道:
“第三次下西洋是获取大批树皮,而第二次下西洋则是在抵达昆仑角(好望角)后派出先遣船队,在当地学习当地人的语言,搜寻朝廷所需动植物,等待第三次下西洋抵达当地并作为中间人介绍双方。”
朱高煦可不觉得南非地区可以支撑郑和所需的庞大补给,因此在此之前,朝廷会先向南美派出一支先遣队建立外交关系,并学会对方语言来介绍双方。
同时,昆仑角地区也会建设宣慰司,等待第三次下西洋时为舰队提供一定补给。
如此一来,等到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郑和抵达中美洲就能在当地采买物资,同时派遣陆地先遣队前往中美洲西部地区建设宣慰司。
待郑和返回大明,下西洋就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下东洋的大明洋(太平洋)贸易活动。
只需要在日本东部地区和足利幕府租借一个岛屿建立官厂,然后顺着北太平洋环流,大概四十天就能抵达北美西部,一路向南大概十天左右就能抵达第三次下西洋先遣队建设的宣慰司补给。
等到回来时,再走中太平洋环流,算上避开台风的时间,顶多两个月就能返回大明。
避开春季和冬季台风频繁的这两个季节,船队一年基本可以走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