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437章 相对纯净(1 / 2)

十几年前,徐承运在老家林阳市,被时任林阳市委书记叶安邦看到。

叶安邦觉得徐承运思维清晰,文字很有功底,便将徐承运借调到市委办秘书科,专职写材料。

事实证明,徐承运写材料的能力,比当老师的能力更强,很快,就成了林阳市委办当之无愧的地成为叶安邦的专职秘书。

之后,徐承运历任林阳市委办秘书科副科长,科长,市委办副主任,编制也从教师事业编转为行政管理编。

叶安邦调任省委组织部长后,徐承运进入省委组织部工作。

再后来,叶安邦成为洪都省委副书记,徐承运又进入洪都省委办公厅工作,成为洪都省委办公厅秘书二处的副处长,处长。

十几年间,徐承运的职务一直在变,但有一个身份没变,那就是叶安邦的专职秘书。

直到这次,叶安邦调任甘西省长,徐承运又随着叶安邦,来到甘西,成为甘西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一处的处长。

能在短短十几年间,在不到四十岁的年纪,成为一名正处级干部,是徐承运曾经想都不敢想的。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叶安邦。

对于叶安邦的知遇之恩,徐承运无以为报,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定不移追随叶安邦,只要叶安邦需要。

宋思铭也是秘书出身,他很清楚,遇到一个赏识自己的领导,肯提携自己的领导,有多么不容易。

“徐处,叶省长那边结束了。”

聊了二十多分钟,秘书一处的工作人员敲门汇报。

“宋书记,我们过去吧!”

徐承运起身,带着宋思铭来到省长办公室。

“年轻就是好啊,看你这个脸色,就知道没有高原反应。”

看到宋思铭,叶安邦笑着说道。

“我自己也奇怪,说不定我身上有高原基因。”

宋思铭半开玩笑地回应。

“领导,宋书记,你们聊。”

插了个话缝,徐承运说了一句,便退出了省长办公室。

“咱们先公后私,先说说你在甘西的所闻所见所感吧!”

让宋思铭坐下,叶安邦说道。

有句话叫高处不胜寒,也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尽管,到甘西,已经好几个月了,但甘西基层的情况,叶安邦还是有些看不清。

他想借着宋思铭这双眼睛,重新审视一下甘西的基层现状,以便更好地开展,他的一系列大动作。

“好。”

来之前,宋思铭就预料到叶安邦会有此一问,因此早有准备,也不需要酝酿了,宋思铭直接开始答题:“甘西的自然环境,比我想象的要恶劣,但甘西的干部队伍,比我想象的要坚韧,甘西的人民群众,也比我想象的更为淳朴……”

先概括地说了一下,宋思铭随后又结合自己在塔喀县的经历,进行详细说明。

等宋思铭说完,叶安邦却摆摆手,“不要捡着好的说,我想听问题。”

“问题也很大。”

“单就塔喀县而,干部队伍的躺平思想比较严重……”

“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某些问题的认知,过于粗浅偏激,由此引起的矛盾解决起来,很是困难……”

宋思铭从干部和群众两个方面,讲解塔喀县的问题,他相信这也是整个甘西省的普遍问题。

“躺平思想……群众认知……”

很明显,这才是叶安邦想听的。

作为省长,他的信息渠道,基本上就是省直各部门以及下属各地级市的汇报,这些汇报都是报喜不报忧。

很难发现问题。

叶安邦也尝试着下到基层,但真正下到基层之后,又发现,自己所能见到的,都是演员。

一个比一个演得好。

想听一句实话,难上加难。

他这才把宋思铭叫来,他知道,宋思铭不会说谎。

“这两个问题,你觉得该怎么解决?”

叶安邦随后问宋思铭。

“针对干部躺平的问题,我觉得要迅速建立奖励机制,躺平的根本原因,在于看不见未来,看不到希望,要给大家未来,给大家希望……”

“至于群众认知,单纯讲几堂课是不管用的,需要潜移默化,在生产生活等实际行动中,逐步改变当地群众认知……”

宋思铭侃侃而谈。

叶安邦时而皱眉,时而点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