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49章 她是他的人间妄想(1 / 34)

萧治再次着了魔。

天蒙蒙亮,暴雨倾盆中,他立在江城残破的堤坝上,眼底烧着一种骇人的亮。

扮成侍卫跟在龙江身边的文暄帝道,“皇兄他到底想干什么?熬了一宿不睡觉,天还没亮就跑堤坝上来了。”

“王爷召集了各级官员在堤坝上议事。”龙江也是很无奈,“他从水里被救上来就受了很重的伤,一醒来去见了公主,出来便这样了。”

侍卫九道,“走,看看去。”

龙江应一声,追在侍卫九身后跑。

堤坝前,文书捧着舆图奉在萧治面前。

但见萧治执笔划出七道泄洪渠,笔锋落在绢帛上,墨迹晕开,“这里,明日辰时前必须清出通道,否则水位再涨三寸,便会倒灌入江城主城区。”

雨势不减,洪水一旦倒灌,江城必将倾覆。纵使百姓得以撤离,家园亦将毁于一旦。

工部尚书高品源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诧。归政王所指的泄洪渠位置,与他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

且此处疏浚之要,非经年治水老手,断难勘准。

他低头领命,“是,微臣这就去安排。”

高大人观天时,等雨停,才指挥士卒在江堤淤塞处架起十丈柴堆。

直到傍晚时分,烈焰灼红江堤时,他冷然挥手,“泼水!”

蒸腾的白雾中,江堤淤塞处轰然炸裂,洪水如困龙出闸。

龙江见此情形,跑去禀报萧治。却见简陋的屋子里灯火通明,归政王正伏案疾书。

听到泄洪成功,萧治露出了一丝疲惫的笑容,“如此甚好。”

又宣各级官员议事,将诸事有条不紊分派下去。他老练的行事风格,与在京城时大相径庭。

高品源等京派官员都无比憎恨四大世家,竟然下药把这么好的皇上给害得被逼退位。

他们愈发担心归政王的身子骨,然劝解无效,只得作罢。

文暄帝趁乱悄然带回去一些手稿呈给时安夏看。

治疫十九条、安民七策、堤坝重修图……时安夏认真看过后,陷入了沉思。

文暄帝遗憾地跺脚,“皇兄在官员里声望极高,连工部尚书高大人都赞他懂行,绝非纸上谈兵。唉!他若一直好好的,我何至于非得当个傀儡?”

他突然猫着腰蹭到时安夏身侧,低声问,“皇姐,您说还有没有可能……”

“啊?你说什么?”时安夏抬眸,望着文暄帝。

“我是说,有没有可能让皇兄重新……”

“没有。”时安夏敛下眉头,“你以为皇权更替是儿戏吗?要知每场宫变都至少损三年国运,每一次皇权更替,都会伤龙脉根基和元气,你最好打消了这念头。”

文暄帝摸了摸脑袋,乖顺地打消了念头。

时安夏下令起程。

皇家仪仗缓行于官道,旌旗华盖逶迤如龙;届时,救灾精锐则轻装疾驰,抄近路与她在奉城汇合。

萧治得知时安夏已离开衡城,只微微点了点头,仍旧埋首疾书。

龙江心头骇然,却不敢宣之于口。归政王在短短几日,似衰老得不成样子。

他忍不住再次提醒,“王爷,身体要紧。来日方长,您养好了身体慢慢写也来得及。”

萧治头也不抬,“来不及,我怕哪天就……”

忘了!

他顿了一下,转了个话题,“公主看了以后,可有说什么?”

龙江诧异。

萧治摆摆手,“不必惊讶,那侍卫是皇上,我知道的。他拿了我写的手稿给公主看,我也知道。”

龙江有些尴尬,“都还回来了。”

私自拿走王爷的手稿,实在是大不敬。

萧治丝毫不怪他,只执拗地问,“公主可有说了什么吗?”

哪怕只片语,或是冷嘲热讽。

可惜,龙江摇摇头,“公主什么都没说,就让人送回来了。”

萧治终搁下笔,怅然若失。再次提笔时,他已变得沉静淡然。

有些人,有些事,是该放下了。

梦里或是现实,她都是他的人间妄想。

十月,时安夏的鸾驾抵达凌州边界。与此同时,梁国羽帝迁都的诏令震动诸国——新都定于岷州洛城,与北翼凌州仅一河之隔。

消息传至北翼行营时,最激动的莫过于文暄帝,“卖炭翁就是卖炭翁,办事雷厉风行。咱们‘天子守国门’说了很久都还在酝酿,他直接就迁都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