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153节(2 / 3)

一丝惊异,旋即迅速隐没,转而笑脸盈盈地向方怀道:“恭喜陛下这么快便剿平乱党。”

关绪清微微笑道:“不管怎么样,还是要谢谢贵国陛下地好意。过段时间,朕会亲自写信给贵国陛下,向他转达我的谢意。”

已经平静下来的瓦西列夫淡淡地道:“那真是一件令人兴奋地事。”

本来世铎唯一仰仗的俄国人也在昨天晚上告诉他::“你们和大清政府之间的战争是大清自己的问题,我们不便过问。”随后那个叫罗斯托克的狗杂种就离开了。

“屁,都是狗屁。”世铎歇斯底里地嘶吼着。如今一切的大事都成了梦幻泡影,一切就像一场梦一般。是时候醒了!世铎换上一套普通士兵的服饰,把一些贵重东西放到衣袋里。还好自己留了条退路,只要能逃出去,至少还可以在海外做一个富家翁。

可是这一切都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在御林军、禁卫军把他的府邸包围的水泄不通之时,他才发现原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早已被关绪清察觉。

这次的叛乱标志着又一个世界大国摆脱了内部矛盾的桎皓,开始迈入了高速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纵观世界近代列强,英国有资产阶级革命,法国有大革命,美国有南北内战,俄国有彼得大帝的宫廷政变,德国、意大利有数次统一战争,就算日本也有倒幕之战,都是通过激烈手段清除了内部的保守势力,才得以快速发展起来。当然,值得计较的是,这次短暂的内部革命并不完全,他还保留了大量的残余反对势力,其归根结底的原因是:这场战争并不是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高度所激发的矛盾引起的,而是关绪清利用外部手段催生出来的,甚至不是由一个先进的阶级战胜一个落后的阶级,充其量只能说是关绪清战胜了以满洲贵族集团为首的保守势力。

关绪清地决定同样如此,之所以在矛盾还没有完全暴露的时候来上这么一次清洗,主要是关绪清害怕,他清楚的记得后面几十年将要发生的那些大事。中俄虽然现在互为盟友,但彼此对领土的野心同样巨大,更何况感情上关绪清也不甘心就此放弃俄国那些土地,另外还有两次世界大战,两次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一些国家就此强盛起来,但也有一些原本还算强大地国家就此沉沦下去。那将是中华民族的两次无上良机,关绪清绝不允许它们在自己手上错过。而按着国内正常的发展轨道,新兴资产阶级和国内顽固势力之间地矛盾很可能借着这些战争地当口爆发。到时。国内局势具体演变到一个什么地步。谁也说不清楚,不如乘历史还没有太过偏离它地轨道时。提前解决。

虽然关绪清已经通过明里暗里授意,让下面大搞株连,除掉了一大批满洲权贵和朝廷内的反对势力,光三品以上地顶戴就回收了74个,被罢官杀头流放的官员几乎是关绪清登基以来所有官员的三倍,以致南门菜市口几天内流的水都是红色的。但在其他王公大臣的劝阻下,关绪清终究不可能做到除恶务尽,当然,顷刻之间,除掉如此多的官员,已经到了现行政权体制的极限,要不是除掉的这些人中有很多是光老油水不干事的王爷、贝勒,恐怕朝廷能否维持下去都成问题。他也知道,这样的做法,就像治天花一类的疾病一样,在疹子没出来之前打上一针预防,或许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犯病,但终不如发出来,治好它那样一劳永逸的强。也许在将来某个时候,现在隐藏下去的矛盾会彻底爆发出来,完全改变中国的面貌。就像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俄国和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日本一样,不过就算到了那样的局面,中国势必会以一种新的光荣出现在世界面前。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百九十二章 平叛之后

正当大清对国内平叛的成功之后,英国国内也完成了一次政权的交接。取而代之的是标榜“光荣孤立”和“自由贸易”政策的自由党党魁威廉格莱斯顿。与保守党坚持的殖民主义外交不同,代表自由党的威廉格莱斯顿秉承的是旧帝国时代在欧洲大陆那种扶持与追打的“大陆平衡”外交政策。

具体方针是尽量少的动而主要通过扶植敌人的对手,来达到目的,以保持英国自克伦威尔时代开始确立的自由贸易体系。这样的政策曾经为英国积攒下了丰厚的国力,并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等一个个欧洲大陆上的强敌。俄国自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工业实力迅速增长更是让英国感受到了切身的威胁,先是发动第十次俄土战争,控制了原本属于奥斯曼土耳其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如果不是土耳其坚守住了色雷斯和君士坦丁堡,俄国已经完成了通向地中海的任务;然后是入侵阿富汗,企图打通前往印度的通道;另一方面,俄国还在东亚先后扼取胶州湾和济州岛,终于取得了太平洋沿岸的不冻港,使得俄国舰队即使在冬季也拥有了巡游太平洋的战略基地。这些无一不在挑动着英国人的神经,但是好在大清的崛起之后迅速的收回了胶州湾、济州岛。把俄国的舰队从太平洋赶了回去。

因此,大清崛起的一系列动作反而被英国摆在了次要地位,而中俄在大清内乱期间的短暂交恶更是让威廉格莱斯顿有了利用大清牵制俄国的奇妙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