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第一贪官 第292节(1 / 2)

“可如果他们敢上欺天下虐民,那就交给刑部处置。”

“一定要记住,百官哭,好过百姓哭!”

户部尚书恭敬行礼道:“臣一定仔细严查。”

朱元璋看了看这比手掌还厚的账册,也是懒得找雁门县的数据了。

他直接问道:“雁门县今年上税怎样?”

户部尚书一听雁门县,直接就笑了起来。

户部尚书笑道:“启奏陛下,雁门县路途遥远,他们上的税昨天才到,所以并未造册其中。”

“但臣昨天去码头看了一眼,叶大人真不愧是治世奇才呀!”

“他们上的税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论是布帛制造、盐铁矿业、工商贸易,不论是宝钞还是实物,最起码都是第二名的十倍以上。”

“一个县,竟然能上比一个府还多的税,太了不起了。”

朱元璋听到这里,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绝对不会像户部尚书一眼震惊,在他看来,叶青只不过是还算老实罢了。

紧接着,户部尚书又立即补充道:“对了陛下,因为他们的税来得晚,还上得多,所以惊动了胡相,胡相都去码头了。”

“要不了多久,胡相就会把最准确的数额,递交于陛下面前!”

听到这里,朱元璋当即眉心微微皱起。

他可知道胡惟庸打的是什么主意,可就户部尚书说的这番话来看,胡惟庸应该挑不出叶青什么毛病。

想到这里,朱元璋便看向雁门县的方向,还算满意的淡淡一笑。

片刻之后,户部尚书刚刚离开,胡惟庸就跑了过来。

“陛下,雁门县知县叶青所上各项赋税,均为政绩第一!”

“除农税以外,均为第二名的十倍以上!”

朱元璋听着这么两句话,脸上的表情直接就来了个‘晴转多云’!

第270章:朱元璋又软了,大明的黑白无常,奉旨索叶大人的命!

朱元璋那突然如鹰似隼的目光里,胡惟庸只是恭敬有加的站在那里。

不论是他的面部表情,还是他的语气动作,都非常的公平公正,完全不带一丝的私人情感。

就好像他胡惟庸来到这里,只是为了汇报验税结果,至于他叶青是奖是罚,都与他胡惟庸没有一点关系。

他叶青是连升三级也好,是千刀万剐也罢,都与他胡惟庸无关!

但朱元璋却知道,一定是叶青连升三级胡相哭,千刀万剐胡相笑!

也正因如此,他才更希望这句【除农税以外,均为第二名的十倍以上】的意思,是雁门县的农税,远不止第二名的十倍。

可他却在此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总觉得这真正的结果,是另一个他不希望的结果。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余光就瞟向了雁门县的方向,目光犀利无比不说,还有了那么一丝专用于叶青的‘威胁’之色。

下一瞬,他也用完全不带死人情感,只是公事公办的眼神看向胡惟庸道:“那他雁门县的农税,比第二名多多少?”

胡惟庸只是严谨回道:“启奏陛下,雁门县的农税钱钞,比第二名多二百五十贯钱,粮食实物比第二名多二百五十斤。”

“非常的巧合,不论是钱钞还是实物,都比第二名多了一个‘二百五’!”

听到这里,朱元璋那只背在背后的手,已经握紧了拳头。

与此同时,他整个人也僵硬在了那里。

如果不是因为他不想让胡惟庸,从他的反应看出他的真实想法,他早就火冒三丈了。

要知道对于这么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税就是国本中的国本,所以在考察雁门县的农业之时,他朱元璋下的功夫和花的时间,都比考察工商业多得多。

也因此,他自己都能算出来雁门县大概的粮食产量!

雁门县拥有可耕作用地四十万亩,但由于人手问题,只插秧种植十万亩,其中大多是平原沃土,只有小部分是山地梯田。

再加上本次种植的是他叶青研制出来的新稻种,亩产可达六七百斤,平原沃土最高亩产可超七百斤,梯田亩产在五百斤以上。

就算平均亩产六百斤,十万亩地也有六千万斤的总产量!

一石为一百五十斤,那也是整整四十万石粮食!

大明农税为一百上五,也就是说这四十万石粮食,需要交两万石的税,而这两万石的税之中,又有两成可以用钱钞抵扣。

也就是说,雁门县需要上缴的农税为一万六千石粮食,以及四千石粮食等价的钱钞。

当然,不用钱钞抵扣,全部上缴实物最好!

就这还是按照大明税法该交的税,但税法之外还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什么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那就是雁门县的粮食年产既然高达四十万石,就该为了国家自觉多上税才对!

多上多少税合适?

除了本县需求与农户基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