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伟大的发明。
太伟大了。
夏木匠几人想。
这时候旁边站着的年轻汉子林青问:“小师父,为什么是黄泥浆?其他的东西行不行呢?谁发现这个东西可以吸色的?”
这时候,他们已经知道好多东西其实并不是叶西总结出的,他也只是学习了他人的理论而已。
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对叶四郎的尊崇。
无论是从对这些知识的熟知度上,还是叶四郎将一身所学交给他们的无私品格上,亦或者其将那么珍贵的书册赠予他们,毫不私藏的行为,都无一不让众人钦佩和敬仰。
世界上哪个学有所成、名动一时的工匠大师,不是汲取了前人的经验智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制造出了那些伟大的发明呢?
相比于这些更多的是专注于成就自己的工匠大师,叶四郎的所作所为如何不让这些人铭感于心、难言其恩?
叶西也很满意这些人的不懂就问,趁着糖水被吸附沉淀的时候,一一解答了他们的提问。
明白了其中的原理,询问了操作流程,接下来的几天里,林青等人也加入了糖水脱色工作中。
根据叶西的指挥,他们不断地重复过滤、吸附、沉淀的过程,终于得到了无色的糖汁。
然后再将糖水加热,待其浓缩结晶,然后冷却,等待结晶析出,最终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正如叶西所言,是一片细腻如沙、又透白如雪的糖沙。
冰糖的制作时间要更长一些,且这里已有确切做法,但做法多不外传,叶西也不能得知其和自己知道的是否一样,想了想,便没有再做下去。
天气越来越凉,封州大街小巷里售卖糖霜的小贩渐渐多了起来,小孩子最喜爱的糖葫芦也出现在了大街上。
就连叶西这种不怎么爱酸的,每日听得街上小贩的吆喝,都忍不住跑出院门买几串回来吃。
夏梨就更过分一些,每日必吃一根糖葫芦解馋,否则就浑身长了虱子一样,坐都坐不踏实。
也幸亏他之前卖猪毛赚了不少钱,甚至还靠这笔钱帮爹娘度过了艰难期,因而他多吃一两根糖葫芦,夏家夫妇也不多说什么。
这情况看得叶西直怕他把牙吃坏。
夏梨吃着还不甘心,甚至撺掇叶西:“要不你也做糖葫芦卖,多赚钱啊!”
叶西斜眼看他,也就你这样的,能这么天天给卖糖葫芦的疯狂送钱吧。
不过夏梨这话倒是提醒了他。
这时候的糖葫芦虽说叫冰糖葫芦,其实大多都是麦芽糖稀,也就是饴糖熬煮成糖水后沾山楂做成的,也有沙糖做的,但就贵得多了。
只是糖色并不纯,做出来自然没有后世里用真的冰糖做的好看。
“是个办法。”
“你答应了?!”夏梨惊喜地扭头。
“答应做糖葫芦?我答应了。”叶西点点头,“去,从厨房抱一罐糖出来,送给西遥街上那个卖糖的老翁去,就说前些天有个从他那拿了几块糖的人给的谢礼。”
他刚去老翁的摊子上晃了一圈,那老翁谋生技能还挺花样,这糖葫芦一多起来,他也跟着卖了起来。
叫夏梨送的糖不少,叶西怕人不收,干脆就不自己去。
一罐近十斤的糖,自己留着肯定吃不完,那老翁不管是直接卖还是做成冰糖葫芦卖,他都能借对方的生意把这白砂糖推销出去。
而夏梨,只觉得叶西一场发热下来,把脑子烧傻了。
傻得那么多糖都舍得送,就因为人家送他几块糖?
当初那几块糖他也吃了,有这白沙糖的一半好吗??
夏梨后悔死了。
早知道叶四郎是这么知恩图报的一个人,当初他就是把裤子都当掉,也要买几块糖霜送给他!
不,买一罐
第73章
夏梨很快就找到了那个该卖糖葫芦的老翁。
糖葫芦吃了这么多家,他早吃出经验来了,老翁这里的糖葫芦是最好吃的,虽然用糖霜做的糖葫芦卖的比其他地方都贵,但生意依旧很好。
夏梨等摊子上的客人离开的空隙,忙跟对方打了声招呼,将放在地上的糖罐抱起来放到摊子上,向老翁说明送糖的缘由。
老翁明显很惊讶,连连拒绝。
夏梨就知道会是这样,放下罐子就走,很快就隐藏在人群中找也找不见了。
老翁无法,等该收摊了,将摊子上的木板拿开,从一旁的麻袋里翻出木做的连接着车轴的车轮,按进木板下面的卡槽中,就成了一个类似板车的工具。
老翁将糖罐抱起放到板车上,又装上其他杂物,牵着上面的麻绳带回了家。
他家就在遥西街拐角挨近城门的地方,认真来说和叶西住的院子只隔了一条街的宽度。
老翁迈进家门,很快就有两个孩子从屋中跑了出来,一男一女,都是五六岁的年纪,后面跟着个小不点,看样子走路都还不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