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仇恨的。
但二百年过去, 江南已经换了五个朝代,北方也经历了从分裂到统一再到分裂的过程, 再计较恩怨已经没有意义了。
在夏国没什么不好。王清表现得风轻云淡。
士族讲究的雅量便要求喜怒不形于色,譬如谢安对谢玄大败前秦百万军队的反应只是淡淡道一句小儿辈大破贼。
谢云织蹙眉。
道理她都明白,但眼下身陷异国他乡, 充出这般姿态又有什么作用?
不让外国人看笑话吗?
而且近日她得到消息,她的父亲也要来夏国。
父亲为了她深入虎穴,她很感动。
正是因为感动,她更加不愿意父亲深入漩涡。
谢云织烦闷地走来走去,因为计划今天一定要说服王清,她并没有离开。
她在室内踱步,一刻不停,王清终于受不了了。
王清以扇指向室内坐席,无奈道:你急什么?快坐下!
谢云织对他的话恍若未闻。
王清看着谢云织走来走去的身影,十分头疼,终于说出了顾虑:太原王氏祖上叛逃,我若与他们联系,日后江南诸公会如何看我?陛下又会如何看我?
王慧龙叛逃后,还助北方攻打过江南,背叛得十分彻底。和这种人的后代接触,容易影响他的清白。
谢云织听到解释,才终于按照王清要求坐下。
她道:王慧龙叛逃,是因朝廷杀了他的父亲,错在朝廷。而且陛下登基之初,连日于太庙祭奠,陛下如此仁孝,定然理解他所为,也决不会认为王令君求助太原王氏于礼不合。至于江南诸公以琅琊王氏的名望,他们决不会认为此举不妥。
谢云织认为孝比忠重要得多。
正因着如此想法,她才觉得替谢珉出使并啊不会有多大后果。
见王清陷入沉思,她趁热打铁道:一生耽误在异国他乡,活着不能为国效力,死了无法葬入祖坟,才是不忠不孝啊。
其实对于王谢这样的侨姓士族来说,他们真正的祖坟是在北方,埋在南方只是权宜之计。但二百年过去,他们已忘了北上之志,把权宜之计当成了永久规划。
王清被谢云织说动了,但他心里还是很郁闷。
王清:陛下遣我等出使,如今又对我等不闻不问。
谢云织:
她此刻应该附和王清,但想到陛下无人能敌的美丽,就什么否定陛下的话都说不出来,哪怕只是简单附和一句。
而且,而且是她自己坚持要出使的,和陛下有什么关系?
谢云织于是道:陛下怎会不在乎呢?如今已连我的父亲都遣来了。
王清听到谢珉的名字,想到比谢珉多在夏国受了一个月的罪,十分不高兴地道:哼,他来有什么用,我等还不是需要自救?
谢云织觉得王清高兴就好。
濡须口连通长江淮河,地势险要,当年魏王为报赤壁之仇进攻东吴,在此发生过四场战斗,但都未取得成果。
时至今日,濡须口仍然是江南的战略要地。
崔衍昭望着岸边整整齐齐的船舰器仗,觉得十分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