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5节(1 / 2)

此时的李陵愤而叛汉,说实话,秦念能理解。

这种理解并不是认可李陵叛汉。

假设她有机会决定叛汉后李陵的生死,她会毫不犹豫请李陵去死。

她只是惋惜这样一位将才。

从“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也不难看出:李陵并未得到匈奴的信任,只有遇到大事,才会被匈奴单于召见。

李陵对汉作战的战果也并不出彩。

——秦念私心希望这是因为他对汉军心怀旧念,未尽全力。

——当然,这只是因为她同情李陵,才有这样的私心。

李陵终究是叛将。

即便没有在《史记》和《汉书》中找到李陵杀伤汉军的实际记载,但都已经替匈奴出征了,不可能不对汉军造成伤亡。

她在聊天群里隐去李陵叛汉的部分,是希望他在刘彻的剧本里有一段没有争议的人生。

【秦念:说完李家,那就说说你的帝国双璧,卫霍两家。】

从秦念骤然转移话题,刘彻就猜出李陵必然在被处以族刑后叛汉。

无论是归汉、自尽、还是久陷匈奴但未叛汉,秦念必然都会提及。

唯有叛汉,秦念才会为李陵隐瞒。

但刘彻没有追究。

他不会再让李陵孤军深入,亦不会在情况不明之时听信公孙敖这种败军之将的推诿之词。

【秦念:九年后,你跑去泰山封禅,还非要带上年幼的霍嬗。大概是因为舟车劳顿,霍嬗不久后暴卒,霍去病绝后。】

【秦念:泰山封禅,好玩吗?】

刘彻只觉额角青筋直跳。

带去泰山封禅,明显是因为他疼爱霍嬗。

不想却是这样的结果。

【刘彻:朕不会再行此事。】

“骠骑将军,节哀。”

李敢痛揍路博德一顿,但怒火未消。

看到霍去病绝后,李敢冷笑道。

他清楚卫青必保公孙敖,霍去病则必然维护卫青。

李家跟卫霍两家已是势同水火。

“同哀。”

霍去病没动手揍李敢,是因为李陵的境遇与公孙敖有关,而公孙敖是他舅父的恩人。

所谓同哀,当然是指李家李广李敢皆死,李陵亡族。

【秦念:是不带霍嬗去,还是不去泰山封禅?】

图穷匕见。

见秦念质问刘彻,李世民以为这是始皇后人不满汉帝效仿始皇帝。

【刘彻:难道朕的功绩不足以泰山封禅吗?】

虽然晚年昏庸,但他是千古一帝。

致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的千古一帝!

刘彻这话说得其实也有一点心虚。

毕竟千古一帝不止一人。

史上唯一一个泰山封禅的是秦始皇,不巧声誉排名正居榜首,略胜于他。

【秦念:你当然够格。】

【秦念:只是自某个昏君跑去泰山封禅之后,这泰山就不能再去封禅了啊,跌份。】

【秦念:所以朕想问问:泰山封禅好玩吗?】

第9章

【刘彻:……】

他还没去,他怎么知道泰山封禅好不好玩!

看着“某个昏君跑去泰山封禅”,刘彻一时间也不是很想去泰山封禅。

后世提起泰山封禅之时,岂不是会将他与昏君并列?

………

嬴政息封禅之心。

那是大秦后世君王定论的“跌份”。

刘秀默默放弃借封禅彰显汉室复兴的念头。

………

李世民错愕,原来秦念不是要阻止刘彻效仿秦始皇?

………

武曌脸色有点难看。

她曾与高宗皇帝共同主持封禅大典。

………

“嬴政、刘彻、刘秀、李治、李隆基……”

赵匡胤历数封禅之帝:“昏君是指李隆基?”

………

朱元璋和朱棣知道秦念所说的昏君是谁。

赵恒之后,作为皇帝的他们丝毫没有要去泰山封禅的想法。

【秦念:说说为什么想去也行。】

【刘彻:朕何时说要去泰山封禅?】

秦念“啧”了一声。

她其实是想看刘彻对“昏君在他之后去泰山封禅”的看法,结果刘彻直接放弃去泰山封禅。

没意思。

但对于剧本中的大汉,少一次劳民伤财的泰山封禅,当然是件大好事。

【秦念:元狩四年,卫家一门四侯?】

【刘彻:朕甚爱仲卿。】

刘弗陵闭了闭眼,有点不忍看。

阿父,你又被秦皇戏耍了。

【秦念:那你这爱有点不保值啊,毕竟三年后卫伉因“矫制不害”被削去爵位,又过四年卫不疑卫登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