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7章(1 / 2)

正副本之说,是出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很显然,书里肯定有很多当时不能公示的内容。

司马迁的女儿将《太史公记》传给她的儿子杨恽,杨恽举报霍光的儿子霍禹谋反有功,被封为平通侯。

此书这时候才被杨恽献给汉宣帝刘询,得以广泛流传。

但即便是这样,《史记》也缺了重要的《汉武本纪》,现在流传的《史记·孝武本纪》属于后世补写,里头全是汉武帝到处搞祭祀的神神鬼鬼。

秦念一直都很好奇司马迁到底是怎么写汉武帝的,才能让他把书藏得跟间谍传情报似的。

可惜了,这最重要的一部分还是遗失了。

秦念怀疑这是刘询干的。

没理由,纯属直觉。

总之,刘弗陵没见过《史记》这一点,非常符合史实。

【秦念:司马迁写的东西,当然是在他的后人手中。】

刘弗陵窘迫:“朕竟然忘了此事。”

“李陵一事之后,太史公的长子与次子皆因担心受到牵连,改姓离开长安。”

听霍光此言,刘弗陵道:“朕于天幕召二人回京?”

“太史公之女为大司农杨敞之妻,或许亦知《史记》所在。”

霍光心知陛下没有即刻于天幕下达诏令,正是希望他给出别的方案。

刘弗陵想尽快见到《史记》,顾不得对杨敞的不喜,令内侍召司马氏入宫。

他不喜杨敞,是因为稻田使者燕仓得知上官桀等人预谋造反时,先上报给了大司农杨敞。

然杨敞胆小懦弱,不敢报。

燕仓又上报谏大夫杜延年,刘弗陵才得知此事,得以提前处置这次谋反。

只是杨敞最初于霍光的幕府中任军司马,深得霍光信任。

刘弗陵再怎么不喜,也得留着他。

至于为何不愿意在天幕下诏,那是因为此话一出,就等同于昭告天下:

司马迁的后人怕阿父报复而离开长安避祸。

刘弗陵也无法确定诏令下达之后,司马迁的子嗣愿不愿意返京。

………

“安平侯母为司马迁女,传司马氏入宫。”

刘询直接下诏令。

霍光愈发恭敬。

陛下入主未央宫三年,虽仍委任于他,却已对朝堂百官了如指掌。

【刘秀:丝绸之路与夜郎自大有何关联?】

刘秀已隐约察觉到了些什么。

但他无法确定。

【秦念:刘彻打开了这扇睁眼看世界的窗,后世某朝又给关上了。】

【秦念:再后来,华夏变成了下一个夜郎国。】

诸朝震动!

这两句话看似平常,却冰冷彻骨。

华夏,变成了夜郎国?

【刘彻:谁是“汉”?!】

匈奴之外,还有如此威胁?

刘彻立即询问。

所幸,这句话没被规则所限制。

………

朱棣脸色骤变。

他几乎是立即就联想到了大明的海禁!

………

朱元璋面沉似水。

明朝与秦念复秦之间,是一群姓爱新觉罗的异族。

他又想到了秦念此前那句“朱重八,现在还不能骂你,你给朕等着”。

【秦念:很多。】

很多“汉”?

而华夏却是夜郎国?

十二名皇帝仿佛能嗅到遥远后世传来的血腥味。

【嬴政:何在?】

第22章

秦念揉了下眼睛。

盯手机盯得太久了, 眼睛有点酸。

她之所以说当时的华夏变成夜郎国,是因为嘉庆皇帝死后的第二十年,就是第一次中英战争。

华夏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1842年签订。

代入甲方给的人设, 她造反推翻嘉庆之后,必然要面对的是: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已打赢第二次独立战争的美国、正在侵占外东北的俄罗斯帝国。

【秦念:西域之西、东海之东、匈奴之北。】

十二朝肃然。

我为夜郎,“东海之东、西域之西、匈奴之北”皆为“大汉”?

秦念复国的大秦究竟处于什么可怕的境地!

稳居民心榜首的名字,在此刻似乎变得格外孤冷。

李世民环顾多为学儒的群臣,终于明白秦念为何对儒家的敌意如此之大。

若大唐之外皆为大汉……

他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嬴政:尚安?】

秦念愣了一下。

嬴政这个名字是有什么魔力吗?

明明没说几个字,怎么能这么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