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
永乐十九年四月紫禁城前三殿被焚毁,朱瞻基即位后才搬进宫。一直到他死,紫禁城内都在搞装修。
后宫距离装修工地有较远的距离,所以朱祁镇朱祁钰都没有早夭。
但还是会受到影响,所以两人都没活过四十岁。
而朱瞻基本人死于三十七岁。
………
历朝历代喜欢新建宫殿的皇帝都额上冒冷汗。
纷纷思索自己是否踏入“未通风半年”的新建或补漆后的宫殿。
更有谨慎者,已然决定新建宫殿至少得通风一年、不、两年后再踏足!
【朱瞻基:……】
朱瞻基清楚自己就是子嗣不丰,二十九岁才有长子朱祁镇的出生。
他就是在皇太子宫修成后不久就入住,没有等到“通风半年”。
原来这才是自己子嗣不丰的原因!
正是因为极为重视得来不易的储君,朱瞻基才会无过而废胡皇后,改立孙贵妃为皇后。
结果朱祁镇竟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朱棣:此毒可有解法?】
【秦念:重金属中毒,在朕这个时期也无解。】
朱瞻基欲哭无泪。
他没想到自己竟是已经得了绝症,命不久矣。
【朱棣:竟是朕的过错……】
朱棣深感茫然。
他早就设想过秦念会以各种角度批驳他的治政,朱棣也做好了早认错早改过的打算。
但他唯独没想到第一个问题居然在于迁都之后,让皇太孙住进没有“通风半年”的宫殿,致使朱瞻基早逝。
【秦念:朕兴建医学院也没多久,你朝加快医学发展的进度,说不定有救。】
秦念再次为医学院代言。
其实哪怕是到现代,轻度重金属中毒可以干预,重度重金属中毒带来的损伤大多不可逆,更别说古代。
但总得给个希望。
从中医角度看,说不定老祖宗还真能想出以毒攻毒的办法。
【朱棣:朕必将全力支持医学院的兴建!】
【朱瞻基:何谓医学院?】
绝处得见生机,朱瞻基当然得追问活命之法。
【秦念:话题结束后,天幕会呈现过去的话题,到时候你就会知道。其实明帝的早逝的原因有很多,把其他因素解决了,说不定也能长寿。】
【朱瞻基:请秦皇详叙!】
朱瞻基此刻甚至得庆幸“明帝的早逝的原因有很多”。
如此一来,即便重金属中毒无解,但其他问题得以解决,自己或许也不至于早逝!
想到自己现在还算康健,并不像身患绝症之人。
是了,他虽然子嗣不丰,但也没有绝嗣。
必是还有其他原因,才致使自己早逝!
【秦念:说到医学院,那就不得不提第二个猜测:明朝皇帝的普遍早逝,跟太医世袭制度有关。】
第130章
【朱元璋:朕没有制定太医世袭之制。医生除了世代承袭替补外, 亦可于天下寻访,皆由太医院堂上官考核,合格方可录用为太医。】
看到世袭一词, 朱元璋就知道秦念又要提自己的过错。
但他真没有定太医世袭之制。
太医的能力攸关皇帝的性命,朱元璋当然不会如此草率。
【秦念:也就是说考生大多是太医子弟,以及民间的世袭医户。你怎么就确定医户之后擅长医术而不是打铁,铁匠之后就擅长打铁而不是医术?】
明太祖要求户籍世袭,并非是他不懂民情,相反是他太懂民情,他清楚民间的匠户是以家族传承为主,师徒传承为辅。
既然师徒传承大多只出现在没有家族传人的情况下,那他就直接改成户籍世袭制度。
明太祖或许还认为这种世袭制能使医匠不必分心其他事务, 就可以在本职技术上精益求精。
但这种做法的致命缺陷, 在于完全忽略个体天赋的差异。
有的人就是天生不适合学医, 户籍制度下他却只能学医,成为庸医后还得教导下一代行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