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换了普通杂志使用的胶版纸,则无法发挥画报插图多的优势,色彩还原度等都无法做到位,还不如发行普通形式的杂志呢。
几轮会议结束,最终复刊的事情被搁置了下来。
“再等等吧,等到老百姓口袋里有了闲钱,到时候再说。这段时间可以继续筹备,有合适的稿子都留下。”这是晁日升最终给出的结论。
姚栀栀没有反对,亏本办杂志是不明智的,这年头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吹来的,就这样吧。
已经是冬天了,小魏去了南方探亲,一直没有回来,姚栀栀的耳朵终于清净了一阵子。
至于姚柠柠,则留在了六条胡同,帮着两个姐姐照看孩子,她还有张彩妮作伴,两个人分红合作,把四个小孩照顾得很好,姚樱樱则负责去服装厂和绣品站接零活,赚钱贴补家用。
三个女同志,俨然活成了女子互助社的形式,姚栀栀偶尔在路上遇到她们,看着她们积极生活的样子,还挺欣慰的。
看,只要给女人赚钱的路子,离了男人一样可以活得很好。
几天后,姚卫国拖家带口的来了。
崔雯抱着最小的女儿彤彤,走在了最后面,到了出站口,看到了爷爷奶奶,居然还认得呢。
至于两个姨姨和姨父,也都能分辨出来。
姚栀栀不禁好奇,这小家伙记性这么好的吗?
一问才知道,两口子有事没事就拿着照片教彤彤认人,毕竟是三周岁的孩子了,多教几次就记住了。
姚栀栀赶紧帮忙拿着行李:“走,上车。”
姚卫国以为是自行车,结果一看,是四辆挎子,他有点意外:“哪来这么多挎子?”
“我公婆有一辆,他们又找同事借了三辆,走,把围巾围好了,风大。”姚栀栀抱着彤彤上车,至于她和姐姐家的六个孩子,都在胡同那边等着呢。
这四辆挎子开出去,还挺吸引眼球的,一路上都有人行注目礼。
姚栀栀不免想起第一次去东北时的那场大雪,以及那个站在风雪中,屹立如松的老爸。
不禁感慨,时间真快啊,那会儿还没有小月亮呢,现在小月亮都快两周岁了。
可惜三哥不在这里,也不知道他在香港有没有谈个女朋友,老大不小了,该结婚了。
到了胡同里,姚栀栀领着大哥他们去了老爸住的院子里:“这里给你们一家五口住了,咱爸带两个男孩子住我那里,咱妈带两个女孩子住姐姐那边,我家的两个小捣蛋住我公婆那里。正好够住。”
“离得挺近的啊,真好。”姚卫国出来转了转,可别说,嶷城的冬天虽然气温比东北高,可是潮气比东北大,空气里到处湿乎乎的,那种寒意直往领口袖口钻。
不禁感慨:“还以为这里会暖和一点,没想到这么楚楚‘冻’人。”
姚栀栀笑着帮他把炉子升起来:“还好吧,这里不怎么下雪,起码不至于年年大雪封路。”
“是吗?去年下雪了吗?”姚卫国没有在这边过过冬天,这次过来也就只待几天,等不到过年的。
姚栀栀摇头:“下了,不大,很快就化了,今年还不知道。”
“以后还是挑夏天和秋天过来吧,孩子们能玩得开。”姚卫国搓了搓手,从包里掏了张报纸给她。
姚栀栀好奇,接过来一看,傻眼了:“段成他……我说最近他怎么不给我打电话了。”
“他也是倒霉,二婚老婆不省心啊,活脱脱把他老子给气死了,现在两人又离婚了。还好没有孩子,要不然还不知道要怎么纠缠下去呢。”姚卫国也是无奈,他又不是段成的什么人,段成二婚的时候,他插不上话的。
现在段政委被气死了,段成的妈也大病一场,没了人带孩子。
好在那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段成每天亲自接送他上学,放了学要是他还没有下班,就带着,去大学里面上课。
姚卫国感慨道:“我有时候真的挺庆幸的,一段坏的婚姻,足以摧毁一个人的精气神,乃至整个人生,整个家庭。这些年咱爸咱妈没怎么帮衬我跟你大嫂,这要换了别的人家,怕是早就闹开了。我得感谢你大嫂,从来不跟我提这些。可是她不提,我不能没有数。所以小妹,你要理解,哥不能为了跟你们团聚,就强迫你嫂子跟我一起调动到嶷城来,那样你嫂子就太委屈了。我也开不了这个口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