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45章(1 / 2)

相送吕不韦和李斯的浮丘伯与毛亨入内,“秦王遣了亲随来,待老师休养后入章台讲学,又遣了太医丞来。”

师兄弟二人颇为满意。

秦国蛮夷之邦、虎狼之国,一直有儒者不入秦的传统。虽然此传统在荀子入秦后渐渐打破,但偏见仍在。

毕竟,荀子这位首位入秦的大儒,最终也没有留在秦国。

“劳秦王挂念。”

荀子颔首,欣然接受了这份好意,“老朽之身,确不如从前。”

——他今年都七十六岁了。

荀子原在楚国任兰陵令,去岁春申君被杀,他亦被免职,毕竟年纪大了,未在奔波,留于兰陵颐养天年。

李斯来信时,正逢他生病。

对于这个学成后弃儒从法的弟子,荀子并不似旁人揣测的那样厌弃,能走出自己的道,本就是一件好事。

李斯在信中关切了他的身体,又说楚国新旧交替、或生动荡,他已在秦国得到秦王看重,任客卿、为栎阳公主师,又隐晦地提及栎阳公主造纸以及秦王要建学宫之事,最后诚恳地请老师到秦国来养老。

看完信的荀子:“……”

这弟子似乎有点没法要了,老师都一把年纪了还惦记着呢!

不过……

纸?学宫?

如此有益于文风发扬鼎盛、百家论道争鸣之事物,竟出现在秦国?

实在是不可思议。

亲眼见识并使用过纸之后,荀子亦对新秦王产生几分好奇,只是碍于年老病衰,只能遗憾地选择回绝李斯。

——他是真走不动了。

只是也不晓得是不是心里的遗憾太深,眼瞅着没几个月好活的人身子竟渐渐病愈,目测还能再活个十年。

荀子:“???”

难道,这是天命要他入秦?

正纳闷间,荀子又忽然发现,自家那位远在咸阳的好弟子似乎并不是只给他写了信,他门下有些本事的弟子,有一个算一个都收到了,竟连一个漏网之鱼都没有。

荀子:“……”

活到七十五的高龄、见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荀夫子倒吸一口冷气,险些扯断了长髯,表示有被这种霸道无比的、把看中的人全部打包带走的行事风格给震惊到。

而震惊之后,他又重新把李斯的信拿出来一字一句仔细看。

秦国对他门下求贤若渴。

只是……

真正希望他入秦之人,究竟是秦王,还是那位栎阳公主呢?

抱着这样的猜测,身体康健更甚往昔的荀子当即决定亲自来秦国看一看,于是他收拾行李,带着收到信且愿意跟随他的弟子一路游山玩水地自楚入秦。

“我听闻文信侯正在修筑学宫,你们若是想,可以去看一看。”

荀子透过窗瞧了瞧天色,温声道,“稍后或许有客来访。”

——若不愿见,可先行避开。

“何人来访?”

浮丘伯一怔,“文信侯与通古才走,秦王使者刚至,咸阳贵族士人在老师讲学前,大约不会上门打扰。”

顶多就是送礼问候。

“或许吧。”

荀子但笑不语。

浮丘伯与毛亨对视一眼,二人的眼底是如出一辙的疑惑不解。

未几,客邸侍者匆匆而来。

“荀先生。”

侍者垂眉敛目,语气客气而恭谨,“您的徒孙前来拜访。”

浮丘伯和毛亨:“……”

哦豁,还真有。

只是,老师在咸阳竟还有徒孙?是李斯的弟子?是谁来着?

荀子笑着抚了抚长髯。

——竟还真是这位最得秦王宠爱、受封君位的栎阳公主。

第826章 大秦(40)

秦王抱着女儿下了马车。

他冷着一张俊脸,看着小姑娘一落地就撒了欢地往里头跑。

“王上。”

“见过秦王。”

客邸的官吏在门口迎驾,恭谨行礼,身后还跟着两个儒士。

“荀卿的弟子?”

嬴政的眸光漫不经心从二人身上掠过,随口问了一句。

“回秦王,正是。”

二人拱手作揖,神色庄重而坦荡,“小子张苍,此乃师弟陈嚣。”

他们二人本在客邸收拾行李,正要去见荀子,就闻得侍者言秦王亲至,自然要来见礼,亦是代师来迎。

——谁能想到秦王亲自来啊?

不成想,刚到,就见一个着橘霞色锦衣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跑了。

嬴政微微颔首。

他并无兴趣现在就考校二人,命侍者引路,径自往荀子处去。

“跟上。”

蒙毅章邯等人侍从在侧,去而复返的李斯在路过时低声提醒。

他离开客邸之后,本是要入章台宫复命的,结果才走到半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