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清代后妃杂识(出书版) 第21节(2 / 4)

家。第二套词汇是按照清代旗人笔记以及口述历史等方面所继承下来的描述方法,将所处的阶级分为三个大的类别。第一大类别为“世家”,凡累世高官或数代有科名、有世爵世职者称为“世家”,其重要特点是进入“世家”之间的婚姻圈。“世家”内部根据情况也有“一等世家”“次等世家”“下层世家”等细分。第二大类别为“官宦人家”,指的是没能形成“世家”地位的官员之家。第三大类别为“兵丁闲散人家”,指的是第一套词汇里的“差事”“兵丁”以及“白身”阶层。这两套词汇在应用上各有利弊。第一套词汇是单纯从品级来看待门第,优点是明白直接,缺点则是过于机械。在清代,对于家门的门第虽然可以从品级进行分析,但过于机械很容易出现错误。如某内阁大学士之子因故不愿出仕,以“白身”或者“生员”身份度过一生,如果机械地看待他的门第,是直接从“高级官员”跌落至“白身”。实际上,这位内阁大学士之子为“世家”的一员,在“世家”婚姻圆内。所以其虽然品级上属于白身,但是其所娶妻子还都是世家之女,其所生之子女也很可能出仕达到高级官员的身份。同时亦需指出的是,第二套词汇的“世家”的词语因没有特别准确、细致之标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性质,是其主要缺点。

[考证]以某位后宫主位相关的具体问题或者事件进行考证。

[概述]在某些某位后宫主位史料信息比较少的情况下,以概述的形式简单描述已知的情况,以待今后史料继续发掘整理。

第六章 清太祖之前列帝妻妾

清太祖之前列帝,即后来追封的肇祖原皇帝都督孟特穆、兴祖直皇帝都督福满、景祖翼皇帝觉昌安、显祖宣皇帝塔克世。清代官方对于这些追封帝王的记录并不多,虽然有一些明朝或者朝鲜方面的记录,但又难免有道听途说之嫌。谨综合已知的信息整理如下。

第一节 肇祖原皇帝与肇祖原皇后

肇祖原皇帝都督孟特穆,亦作“猛哥帖木儿”,满文作“ngteu”1。他是元末的万户,在元末明初之际率部南迁。于永乐三年(1405年),受封为“建州卫都指挥使”。宣德八年(1433年)八月,在与七姓女真的战争中被杀。根据清代官方《玉牒》的说法,肇祖原皇帝都督孟特穆生充善,充善生锡宝齐篇古,锡宝齐篇古生兴祖直皇帝都督福满,兴祖直皇帝都督福满生景祖翼皇帝觉昌安,景祖翼皇帝觉昌安生显祖宣皇帝塔克世,显祖宣皇帝塔克世生太祖高皇帝,所以肇祖原皇帝即是清太祖的六世祖。崇德建制之后,追封列祖,都督孟特穆被尊为泽王。顺治五年十一月,被追谥为肇祖原皇帝,其嫡妻则被追谥为肇祖原皇后。

肇祖原皇后

[简介]

肇祖原皇后。姓氏不明。生卒年亦不明。嫁与肇祖原皇帝为嫡妻。崇德元年,以衣冠冢奉安赫图阿拉尼雅满山老陵,后改称兴京永陵。2顺

——————————

1辽宁省档案馆编:《满洲实录》,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2年,上函,第22页。

2谨按,兴京永陵原为爱新觉罗氏家族在赫图阿拉尼雅满山岗的祖坟,档案上称为“祖陵”“老陵”“兴京陵”。天命九年(1624年),将景祖、显祖等迁葬到东京辽阳城北之新(转下页)

治五年十一月初八日,追上尊谥曰肇祖原皇后,奉祀太庙后殿。

[概述]

清代官方的皇族谱牒《玉牒》等书均未提及肇祖原皇后的氏族与生平。按照《星源集庆》的说法,肇祖及原皇后曾在天命九年(1624年)四月初一日与兴祖、景祖、显祖等人的尸身一起从赫图阿拉尼雅满山老陵迁葬到东京陵。但是在《满洲实录》中称:“命宗弟铎弼、旺善、贝和齐往祖居呼兰哈达赫图阿拉处移先陵。三人承命,至皇祖考妣及皇后诸陵前用太牢祭毕,乃移诸灵。”满文本中,对“诸灵”记载的比较具体,为“afa aa cshetc ahuita deote jc fujisa i giran”1,直译为“祖父、父亲、诸叔父、诸兄、诸弟、诸子、诸福晋之尸”,并未提及肇祖夫妻。后文提到清太祖祭祀诸祖,亦未提及作为远祖的肇祖。故而《清皇室四谱》的作者唐邦治认为肇祖原皇帝与肇祖原皇后之陵均为衣冠冢。2目前的研究也认为肇祖原皇帝和肇祖原皇后之陵为崇德元年所设衣冠冢。3

第二节 兴祖直皇帝与兴祖直皇后

兴祖直皇帝都督福满,其名满文作“fuan”4,是肇祖原皇帝都督孟特穆的曾孙,太祖高皇帝的曾祖父。他曾任建州左卫都督,所生六子被称为“宁古塔”贝勒,其余事迹则不甚清楚。崇德建制之后,追封列祖,都督福满被尊为庆王。顺治五年十一月,被追谥为兴祖直皇帝,其嫡妻则被追谥为兴祖直皇后。

兴祖直皇后

[简介]

兴祖直皇后,喜塔腊氏,都理吉都督之女。生卒年不明。嫁与兴祖直皇

——————————

(接上页)陵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