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19册 ,第180页。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17册 ,第291页。
[概述]
继妃出身乌哈国主系纳喇氏(纳齐布禄系纳喇氏),是乌喇贝勒博克铎的女儿。乌喇第一代国主贝勒布颜生有六子,依次为布罕、布尔喜、布三泰、布准、吴三泰以及博克铎。太祖大妃是布罕的孙女,太宗继妃的父亲博克铎是她的六叔祖,故而从辈分上来讲,太宗继妃比太祖大妃大一辈。1
继妃嫁与太宗的时间可能与元妃相差不远。继妃原本是太宗的侧室,却先于嫡室元妃生子,而且在生育太宗第二子洛格的十年之后还能与太宗生育子女,可知其与太宗的关系应该比较融洽。在元妃被太宗遗弃之后,继妃递补嫡室的位置,成为太宗的第二位嫡室,故而后世称其为“继妃”。不过,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继妃的本家乌喇国覆灭。失去本家的外援,必然导致继妃的嫡室地位受到影响。
天聪年间,无论是筹备“二宫妃”还是筹备“备三宫”时,清廷均已瞩目于蒙古贵族之女,而不再提及继妃。此时继妃是否仍然在世,亦不得而知。
第二节 清太宗的“崇德五宫”
一、孝端文皇后
[简介]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贝勒莽古斯之女,名哲哲2。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生。万历四十二年六月初十日,嫁与太宗为妻。天命十年八月初九日,生第二女温庄固伦公主。天聪二年(1628年)七月初三日,生第三女端靖固伦公主。天聪六年备三宫之前,已立为中宫大福晋。天聪八年闰八月十六日,生第八女端贞固伦公主。崇德元年五月,册立为清宁宫中宫皇后,称国主福晋,列五宫之首。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申时崩,年五十一岁。顺治七年二月,恭上尊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奉安盛京昭陵。顺治八年正月,升衬太庙、奉先殿。雍正元年八月,加上哲顺两字。
————————-——
1此段乌喇纳喇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那氏宗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
2谨按,哲哲,满文写为“jcje”,实为蒙古语,意为“姐姐”。
乾隆元年三月,加上慈僖两字。
[概述]
孝端文皇后出身蒙古科尔沁部,其部的祖先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巴图哈萨尔。哈巴图哈萨尔第十四代后裔奎蒙克塔斯哈喇创建了科尔沁部,1他的两个儿子诺门达喇和博第达喇的后代形成后来的科尔沁两翼旗。孝端文皇后的父亲贝勒莽古斯是博第达番第二子纳穆赛之子,属于科尔沁左翼旗一支。孝端文皇后的本名为“哲哲”,满文作“jcje”,出自《满文原档》。2
蒙古科尔沁部自从作为九部联军之一与清廷战争失败后,便逐步侧向清廷一方。之后更在形势的影响之下,不断地与清廷联姻以加固同盟。根据学者统计,在入关前,清廷与科尔沁部的联姻多达三十三次,形成极其复杂的婚姻关系,此处仅略述如下。
孝端文皇后的祖父纳穆赛生有三子,依次为莽古斯、明安、孔果尔。孝端文皇后为莽古斯之女,太祖的两位侧妃则分别是明安和孔果尔的女儿,和孝端文皇后是堂姐妹关系。明安还有一位女儿嫁给和硕豫通亲王多译,孙女则分别嫁给和硕武肃亲王豪格、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以及和硕礼烈亲王代善的儿子、孙子。孔果尔的一个女儿嫁给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孝端文皇后的亲兄弟名为斋桑,其至少生有四子二女,其中小儿子满珠习礼原娶太宗养女和硕公主,后继娶广略贝勒褚英第三女。已知的两个女儿即是同列崇德五宫的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后来世祖顺治帝的原配皇后(废皇后静妃)以及孝惠章皇后、悼妃等,均为莽古斯一支后代。而孝端文皇后的伯父齐齐克和族伯父图美两支所代表的科尔沁右翼旗也与清廷有不少联姻,如:图美的女儿嫁给和硕礼烈亲王代善,孙女则嫁给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齐齐克的孙子奥巴娶太祖所养的侄孙女,奥巴的孙子巴雅斯祜朗娶太宗第八女端贞固伦公主。这种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是清初清廷与科尔沁部坚固盟约的重要保证。3
——————————
1谨按,蒙古有数个“科尔沁”部,如奎蒙克塔斯哈喇的近亲就另外创立了一个科尔沁部。为示区分,奎蒙克塔斯哈喇的科尔沁部亦被称为“嫩科尔沁部”。
2《满文原档》,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2006年,第10册 ,第317页。谨按,《满文原档》一名《旧满文档》,是后来《满文老档》的底本。后来修撰《满文老档》时,按照乾隆帝的旨意,将后妃之名删去。
3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谱系,整理自《钦定外藩蒙回部王公表传》《清朝满蒙联姻研究》《蒙古世系》。
万历四十二年六月初十日,孝端文皇后嫁与太宗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