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莲娜的盟友,莫斯科的文件,战略资产外流……字字句句都透着算计,直指华芯在阿拉木图苦心经营的技术桥头堡。
楚墨眼中精光一闪,望向窗外,天色已如泼墨般渐暗,压抑得令人窒息。
“飞鱼,”楚墨的声音低沉而平静,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上次我们放出的‘南亚量子网络’消息,印度那边有什么反应?”
飞鱼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一丝玩味:“新德里昨夜召开了紧急内阁科技会议,吵得不可开交。有人坚持自主研发,有人呼吁国际合作,还有人……建议直接向我们华芯抛出橄榄枝。”
楚墨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那就好。让他们的内斗,替我们守住北翼。”
夜幕彻底降临,阿拉木图联合研究中心园区内的灯光次。
他没有上报,而是直接调用了白天远程分享的补偿算法框架。
白天,是华芯科技芯片工厂的主管,也是努尔心中的技术灯塔。
他的算法框架,是无数次实验和数据积累的结晶,为努尔提供了强大的武器。
但仅仅依靠框架是不够的。
努尔知道,巴基斯坦的电网情况复杂,负荷波动大,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他调出当地电网的负荷曲线,仔细分析每一个波峰和波谷,寻找其中的规律。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各种数据和公式在他的脑海中碰撞、融合。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车间里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注视着努尔,仿佛在等待着一场决定命运的审判。
三个小时后,努尔猛地敲下回车键,屏幕上出现了一行绿色的字样:“动态电压调节脚本已成功部署!”
警报声停止了,红色的警示灯也熄灭了。
车间里一片寂静,只有机器的轰鸣声依然在继续。
几分钟后,新的数据刷新了。
“良率……良率回升了!983!”一个技工激动地喊道,声音颤抖着。
欢呼声瞬间爆发,响彻整个车间。
所有人都兴奋地跳跃着、拥抱在一起,分享着胜利的喜悦。
努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疲惫但充记自豪的笑容。
他走到日志前,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行字:
“老师说方法比答案重要,今天我终于懂了。”
杭州,华芯科技总部。
白天看着努尔发来的优化报告,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巴基斯坦技工,竟然能够将他的算法框架运用得如此出色,甚至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进。
“真是个天才!”白天忍不住赞叹道。
他立即组织团队,将努尔的优化方案封装为一个通用模块,命名为“努尔1型环境适配包”,并通过“火炬导师计划”推送至埃塞俄比亚、塞尔维亚等合作站点。
一周内,多地反馈该模块显著提升了复杂环境下的生产稳定性。
白天亲自致电努尔,用带着一丝激动的语气说道:“努尔,你现在不只是学员,你是标准的制定者!”
柏林,一间安静的实验室里。
小野真美,一位独立科学伦理研究者,正对着电脑屏幕,仔细研究着更新后的开源工具包。
当她看到“努尔1型环境适配包”时,她的
她意识到,这标志着“技术转移”真正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跃迁。
她决定启动一项名为“南方技术叙事”的口述史项目,走访各国一线工程师,记录他们如何用自已的语重新定义“创新”。
她在首篇访谈中写道:“当一个巴基斯坦工人能修改中国代码解决本地问题时,殖民就不复存在了。”
与此通时,一场围绕着技术控制权的暗战,正在悄然展开。
雷诺接到了老周发来的密报:黑蛇帮残余势力正试图策反一名曾接受“火炬计划”培训的东南亚工程师,许诺百万美元换取华芯低功耗芯片设计资料。
楚墨听完雷诺的汇报,
“这些跳梁小丑,真是阴魂不散!”他冷冷地说道。
但他并没有选择报警,也没有切断联系。
他知道,这背后一定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雷诺,通知白天,以‘技术答疑’的名义向该工程师发送一份夹带追踪水印的虚假文档。”楚墨冷静地说道。
三天后,雷